黜陟使
使职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发十六道黜陟大使,畿内以李靖充任;二十年又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以六条巡察四方,黜陟官吏。玄宗、肃宗皆曾遣使,德宗建中元年(780)又分遣黜陟使观风俗,问疾苦,推行两税法。
官名。唐太宗贞观八年,以李靖等为黜陟大使,巡视各道,调查官吏行为,好的提升,不好的罢免。神龙二年置十道巡按使,后来改称按察使。唐玄宗开元二年改称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天宝末年又改称观察处置使。德宗建中元年。又在各道设黜陟使,考察地方官政绩。后废。见《新唐书·百官三·监察御史》。
使职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发十六道黜陟大使,畿内以李靖充任;二十年又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以六条巡察四方,黜陟官吏。玄宗、肃宗皆曾遣使,德宗建中元年(780)又分遣黜陟使观风俗,问疾苦,推行两税法。
官名。唐太宗贞观八年,以李靖等为黜陟大使,巡视各道,调查官吏行为,好的提升,不好的罢免。神龙二年置十道巡按使,后来改称按察使。唐玄宗开元二年改称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天宝末年又改称观察处置使。德宗建中元年。又在各道设黜陟使,考察地方官政绩。后废。见《新唐书·百官三·监察御史》。
官署名。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驾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舆辇、驿传、马牛、
官名。清朝工部皇木厂之主官。掌厂事。顺治(1644—1661)初设,满、汉各一人,由本部堂官委派司员充任,一年一更代。于通州、张家湾各设木厂一。各省委派官员解运木材至厂,赴工部报递批文,工部派人会同木
官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远征后改国宗掌书为国书,办理文书工作。
官署名。清朝内阁所属办事机构,分为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详“满票签处”、“汉票签处”。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四班,拟轻车将军等号; 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轻车将军等号。
官名。晋设此官,主护西羌,或领刺史,或持节为之。见《晋书·职官志》。
膳部郎中、员外郎统称。
见“都部署”。
官署名。北齐置,属门下省。掌知朱华阁内诸事,主宣传以下至白衣斋子诸职。以领左右二员为长官,下设左右直长四员以佐之。
官名。见“诸都部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