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三刺史制

三刺史制

北魏官制。道武帝天赐三年(406)定制,每州置三刺史,其中宗室一人,非宗室二人,以比古代上中下三大夫之制。官六品。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改制时废。

猜你喜欢

  • 从事郎

    官名。北宋崇宁二年(1103)置,为选人阶官,从八品。元亦置,为文散官,从七品,敕授。

  • 资正院

    官署名。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置,掌完者忽都皇后财赋等事,正二品。设院使六员,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二员。将昭功万户府司属,集庆路钱粮并入,有司每年验数拨付资正院。正宫皇后死后,册立完者忽都为皇

  • 先离闼览官

    官名。辽代北面官。统和四年(986)置,六人,掌领于骨里、女直、迪烈于等诸部隶宫籍者。

  • 标子

    宋代重叠催税的通知单和凭证。人户已纳税租,县又向各户发出标子,重叠追催,所出标子,还要用钱申缴。

  • 道正司

    官署名。管理道教事务之机构。元代始设于各州,掌理道人词讼。凡遇道士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长官为道正。洪武十五年(1382)亦置于各州,掌钤束一州之道人。长官仍为道正。清沿明制未改。

  • 太岁

    ①假想星名。为纪年方便,设定有一颗星与岁星相对应,位置由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柄所建辰位确定。《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贾公彦疏:“岁谓太岁”,“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岁星为阳,右

  • 内阁承宣厅

    官署名。清宣统三年(1911)置,为责任内阁直属机构。掌颁发谕旨、法律、法令,收发呈递奏折,请用御宝,收掌阁印、文牍,以及会计、庶务等事务。置厅长、副厅长各一人。

  • 绅衿优免例

    清代对现任、退职官员以及举监生员给予赋役优免待遇之规定。清沿明制,顺治二年(1645)定例:内官一品免粮三十石、丁三十;二品免粮二十四石、丁二十四,以下依次递减。外任官减其半。十四年定优免丁徭只限绅衿

  • 类姓册

    明代军籍册之一。嘉靖三十一年(1552)规定,不拘都、图、卫、所,但系同姓者摘出类编。每年造四本,一送兵部,余分存于指挥使司及府州县。

  • 李圣天

    五代后晋时于阗王。回鹘人(一说月氏人、塞种人或东伊朗人)。姓李,自称唐宗属。后梁乾化二年(912)即位,建元同庆。后晋天福三年(938)遣使马继荣贡于晋。同年十二月晋遣张匡邺、高居晦出使其国。五年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