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1906清末湖南益阳人,原名宏业,字剑生,号竞生。光绪三十年(1904)长沙明德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铁道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首倡保护路矿主权。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
官名合称。东汉末置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等三将军,三国魏沿置,又置镇北将军,合称四镇将军。魏秩二品,位次四征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蜀、吴沿置。两晋、南北朝时为优礼大臣之虚号。晋、南朝宋秩三品。梁
左司、右司合称。参见“左司”、“右司”。
元黄岩(今浙江台州)人。方国珍侄。先从国珍举兵反,后从降元。至正十八年(1358),任镇抚,守温州。后历任行枢密院判官、福建行省参知政事,仍守温州。岁督海船运粮大都。二十三年,攻取平阳,旋被朱元璋部击
即“色提巴尔第”。
官署名。明清稽察京师地方的机构。明正统十三年(1448)置,分设中、东、西、南、北五巡城御史。掌提调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维持地方治安。清顺治中沿置,中、东、西、南、北五城分置衙署,称“察院”,以各城兵
官名。隋开皇六年(586)吏部置,为八郎之一,从八品上,为散官,番直出使监检。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七年(624)复置,为从八品上文散官。宋初因之。元丰三年(1080)改寄禄官名,以为寄禄新官,
幕职名。或作随身、随使。唐五代节度使府置四人。无定职,临时使勾当某事。中唐以后诸州亦置此职。
①亦称流外铨。唐吏、兵部选人注官,由郎中一人专掌选补流外官,谓小选。考其书、计、时务,具体铨试手续与流内略同。合格者由流外转授流内官,称入流。②唐代吏部郎官的别称。
古代学宫内讲学及举行典礼的场所。明清各府、州、县学并书院内都建有明伦堂。明太祖颁刻对生员禁例的*卧碑即置其左。清代学官宣讲皇帝训诫士子文或《圣谕广训》亦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