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五湖

五湖

①《周礼·职方》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浸五湖”,《国语·越语》:越伐吴,“战于五湖”,《史记·河渠书》:“于吴,则通三江、五湖。”历来注家对五湖解释不一:(1)即太湖。韦昭云:“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裴骃《史记·集解》引)。虞翻云:“太湖有五道,故谓之五湖”(《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2)太湖及其附近四湖,或与太湖相通的五个湖湾。韦昭《三吴郡国志》:“太湖边有游湖、莫湖、胥湖、贡湖,就太湖为五湖”,又“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为五湖”(《太平寰宇记》引)。郦道元《水经注》:“谓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也。”李贤云:“滆湖、洮湖、射湖、贵湖及太湖为五湖,并太湖之小支,俱连太湖,故太湖兼得五湖之名”(《后汉书·冯衍传》注)。张守节《史记·正义》:“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②五个大湖的总称。司马贞《史记·索隐》:“郭璞《江赋》云,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王应麟《小学绀珠》列举五湖有“太湖、射阳、青草、丹阳、宫亭”。按《周礼·职方》具区和五湖并举,具区即太湖,可见五湖不是太湖,也不能包括太湖在内。从《国语·越语》和《史记·河渠书》考之,当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湖泊。“五”系虚数,意即众多湖泊,可包括太湖,也可不包括太湖。近代一般以洞庭、鄱阳、太湖、巢湖、洪泽为五湖。

猜你喜欢

  • 昭训

    太子妃名。唐置十六人,正七品。位次良娣、良媛、承徽之下。

  • 岐惠王

    即“朱祐”。

  • 建昌路

    ①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建昌府置。治今西昌市(后置建安州为路治)。属云南行省罗罗蒙庆宣慰司。辖境相当今四川石棉、甘洛等县以南,美姑、金阳等县以西,冕宁、西昌等市、县以东,和宁南县以北地区。明洪武十

  • 正直侍中

    魏、晋、南北朝时指诸侍中之主要值事者,由侍中轮流担任。舆驾出时,由其主持仪式,并负玺陪乘。

  • 白杜河

    水渠名。在唐江南道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东三十里。元和十四年(819)县令赵察开,引东境诸溪灌田四百余顷,下流注入奉化江。

  • 奏可

    省称“可”。谓皇帝允准上奏之事。《汉书·武帝纪》:“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 董鼎

    宋德兴(今属江西)人,一作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季亨,别号深山。私淑黄榦、董铢。所著《尚书辑录纂注》,采拾诸家,不守一师之说。

  • 理问

    官名。元、明、清三代理问所主管,掌勘核刑名案件。元代各所设二人,正四品。明代各所置一人,初称正理问,正四品,后改从六品。清沿置,为从六品。例以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州判、县丞等

  • 臧府

    官署名。亦称中藏府、中黄藏府。汉代置。掌管皇室财物。《汉书·百官公卿表》未载。《汉书·王莽传》:“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各有数匮。”东汉少府属官有中藏府令,秩六

  • 吐谷浑

    ①(246—317)鲜卑慕容部人。首领涉归庶长子,慕容廆兄。公元三世纪末率部分出,西迁阴山。晋永嘉末又西迁至今甘肃南部、青海等地。其后子孙以吐谷浑为姓氏。②古族名。亦指其所建政权。一作退浑、吐浑,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