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
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初名侃,字仲晦。年十七为节度使府令史。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上人。乃马真后元年(1242),经海云推荐入忽必烈幕府,备受信任。海迷失后二年(1250),向忽必烈上书言策。宪宗三年(1253),随忽必烈出征云南,六年至八年,筹建开平城(后改上都)。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称帝,受命制定各种制度。至元元年(1264),奉命还俗,任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职。三年,主持设计大都城。八年,建议以大元为国号。著有《藏春集》,现存诗六卷。
刘秉忠
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初名侃,字仲晦。年十七为节度使府令史。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上人。乃马真后元年(1242),经海云推荐入忽必烈幕府,备受信任。海迷失后二年(1250),向忽必烈上书言策。宪宗三年(1253),随忽必烈出征云南,六年至八年,筹建开平城(后改上都)。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称帝,受命制定各种制度。至元元年(1264),奉命还俗,任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职。三年,主持设计大都城。八年,建议以大元为国号。著有《藏春集》,现存诗六卷。
刘秉忠
1848—1935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字伯潜,号弢庵。清同治进士。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以敢于诤谏知名,属南派“清流”。光绪五年(1879)沙俄侵占伊犁九城,他力主出兵收复。十年疏请举义兵,援
秦置。治今山东嘉祥县西南。《史记·曹相国世家》:秦二世二年(前208),“击章邯车骑,攻爰戚及亢父”,即此。西汉为侯国,汉高帝六年(前201)封赵成为爰戚侯。属山阳郡。东汉废。
见“八股文”。
明苏州太仓(今属江苏)人,字明初。万历进士,授中书舍人。累官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2)升兵部尚书,经略辽东等地。旋改南京兵部尚书,转兵部。崇祯元年(1628)历刑、兵两部尚书,坐事削籍归。著有《
980—1054北宋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字希鲁,号遂翁。大中祥符进士。历任知县、通判、知州。两召入朝,任监察御史,判刑部、户部度支盐铁副使等。复历江南东路、淮南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梓夔路安抚使
官署名。明内府诸库之一。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设大使及左、右副使,后改设掌印太监一员,总理、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共百余员。掌宫内及山陵等处内官食米,及御用黄蜡、白蜡、沉香等物。每晚,监工
?—835唐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子美。贞元进士。登元和贤良方正甲科,累迁考功员外郎。文宗时,擢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得士七十五人,多为名卿宰相。太和九年(835),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易经》乾卦的卦辞。元,大也;亨即享,祭也;利,利益;贞,占问。《易·乾·彖》从自然现象方面加以解释:“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保合大和,乃‘利贞’。”认为“天”有善、美、利物、贞正之德,
570—629或573—632唐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西南)人,字玄真。隋末为晋阳宫副监,与李渊为友。大业十三年(617),劝李渊起兵,以宫内所藏粮食、采帛、铠甲助之。入长安后,劝渊称帝建唐,以功拜尚书
四川地区的古文化遗址。位于广汉南兴乡(旧名中兴场),1929年以来在这一带出土过玉器和石器。1980年起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发现房址十八座、灰坑三个、墓葬四座。遗址共分五层文化层,分为四期。陶器以夹砂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