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随伴役
明代任官赴任时的随行人员。参随指幼官或舍人。伴役又称军伴,指其他随从勤杂人员。武官职位不同,规定名额多少不等。
明代任官赴任时的随行人员。参随指幼官或舍人。伴役又称军伴,指其他随从勤杂人员。武官职位不同,规定名额多少不等。
官署名。明永乐迁都北京后,于南京留置。设监正一人,监副一人,主簿一人。五官正一人,五官灵台郎二人,五官监候一人,五官司历一人。所掌与北京钦天监同。
明碑刻。奴儿干都司设置后,内官亦失哈屡奉命至奴儿干抚慰当地各女真部落。永乐十一年(1413)亦失哈建永宁寺于都司城之西南,黑龙江恒滚河口对岸山上。宣德八年(1433),因永宁寺被毁,亦失哈特委官重建。
宋代主管官府按照格式,为官员批写或填写有关印纸或付身,称“批书”。批书印纸有缺漏,或不依条式,须召升朝官两员作保,并罚降两月名次注阙。《庆元条法事类》载有命官批书印纸式、殿侍批书印纸式、副尉批书差遣功
隋代于流内官与流外官之外,又置视流内与视流外,俱有品,谓视品。隋代视流内从视正二品至视从九品凡十四等,自行台尚书令至公国侍郎;视流外从视勋品至视九品凡九等,极于胥吏,无上下阶。唐代仅有视流内正五品至从
?—前556春秋时夷潍(今山东高密)人。齐国大夫。晏婴之父。事顷公、灵公。灵公时受命筑东阳城(今山东临朐东),以逼莱国。灵公十五年(前567),齐灭莱,莱君奔棠邑(今山东平度东南)。他奉命率师灭棠邑,
一作田开之。战国周威公时贤者。参见“义莳”。
书名。清朱一新撰。分上、下卷。光绪十一年(1885)成书。本书由分纂《顺天府志·坊巷门》稿本增补而成。分区记载坊巷、胡同、街市,于官署、寺观、王公宅第、会馆、桥井皆随地附入,并征引旧籍中有关琐闻轶事和
书名。明郑晓撰。六十九卷。本书略仿正史之体,记洪武以迄嘉靖各朝事迹。分记、传、表、述、考,共十四篇。计有大政记、建文逊国记、同姓诸王表传、异姓诸侯表传、直文渊阁诸臣表、两京典诠尚书表、名臣记、逊国臣记
?—311西晋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字彦夏。华表孙。初为博士,累迁散骑常侍。东海王越为兖州牧,引为留府长史。永嘉中,历振威将军、江州刺史。永嘉乱后,流亡人士赴之如归。因怀帝尚存,不受琅邪王司马
古代王位继承制。王死后,传位于其弟,兄弟一辈传尽,再传于其下一代,但多非兄之子而为弟之子。商代自汤至帝辛三十一王中,以弟继兄者凡十四王,以子继父者,亦多非兄之子而为弟之子,学者多认为实行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