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五使
官名合称。亦称南郊五使。五代、宋代皇帝亲行祭祀、大礼时临时设置,事讫则罢。唐穆宗长庆以后,设礼仪使,以太常卿为之,大礼使以御史中丞为之。五代后梁以河南尹为大礼使,分置礼仪使、仪仗使、法物使。后唐始置五使,以宰相为大礼使,兵部尚书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兵部侍郎为卤簿使,开封尹为顿递使。后周沿置,唯以礼仪使归太常。宋初以宰相为大礼使,太常卿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兵部尚书为卤簿使,知开封府为桥道顿递使。其后,太常卿、御史中丞、兵部尚书或阙,则以翰林学士及其他尚书或丞、郎为之。
官名合称。亦称南郊五使。五代、宋代皇帝亲行祭祀、大礼时临时设置,事讫则罢。唐穆宗长庆以后,设礼仪使,以太常卿为之,大礼使以御史中丞为之。五代后梁以河南尹为大礼使,分置礼仪使、仪仗使、法物使。后唐始置五使,以宰相为大礼使,兵部尚书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兵部侍郎为卤簿使,开封尹为顿递使。后周沿置,唯以礼仪使归太常。宋初以宰相为大礼使,太常卿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兵部尚书为卤簿使,知开封府为桥道顿递使。其后,太常卿、御史中丞、兵部尚书或阙,则以翰林学士及其他尚书或丞、郎为之。
?—1911清末广东开平人,名群。早年曾投绿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广州起义(乙未广州之役)后,加入三合会,南渡槟榔屿(在今马来西亚),结识孙中山。继至缅甸。宣统二年(1910)返香港,次年参加广
后(後)官名。唐代节度使入朝或宰相遥领节度使不临镇则置。开元十六年(728),萧嵩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河西如故,则以牛仙客为留后,主持军政大事。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遥领陇右、剑南,分别以杜希望、崔
见“玉茗堂四梦”。
?—1796清蒙古镶黄旗人,额尔德特氏。初任健锐营前锋,累迁至总兵,以敢战著称。乾隆六十年(1795),从福康安镇压贵州苗民起义,旋因功授贵州提督。次年,为苗民义军击毙于清溪夏家冲。
神名。战国时秦国人尊奉的上帝。屈原赋《远游》、《离骚》中的“西皇”一语,王逸注为“少昊”、“帝少昊”。《史记·封禅书》载,秦“自以为主少皞(即少昊)之神”,认为本民族为其后,乃作畤以祀。可见西皇即秦人
即西亳。春秋名尸氏,秦汉称为尸乡,亦称尸。在今河南偃师市西。《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尸乡,殷汤所都”;《续汉书·郡国志》偃师县:“有尸乡,春秋时曰尸氏”,皆即此。
晋陈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字延思。少好学,有文义。仕为郡督邮,检核精密,为一州之最。齐王冏起兵,拜驸马都尉,迁司马睿镇东行参军事。屡言祸乱由“浮竞驱驰”,“庄老倾惑”。朝士恶之,出为谯郡太守。太兴
明清对奉皇帝委派而特办某事官员之通称。有时亦称钦派。明代钦差有出征、出使、巡视按察、专办某差等使命,总督、巡抚、经略、总理、巡视、抚治等官员往往冠此称。清制,奉皇帝命令办理一般事务者称钦差;凡奉皇帝特
商人。嬴姓。蜚廉之子。商纣之臣。力大,常进谗言毁谤诸侯。周武王伐纣,被杀。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福建道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三至五人。后增至七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都察院亦设三人。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制,设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