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司徒
官名。(1)《周礼》地官大司徒属官。一说为周代置。中大夫爵。掌国家教育法令,组织三年一次的大比会试;分配土地;考稽人民户口;划分政区,任命官守,规定贡赋税收,受理民众狱讼,考察官吏政绩等。(2)西魏、北周地官府小司徒上大夫的省称。
官名。(1)《周礼》地官大司徒属官。一说为周代置。中大夫爵。掌国家教育法令,组织三年一次的大比会试;分配土地;考稽人民户口;划分政区,任命官守,规定贡赋税收,受理民众狱讼,考察官吏政绩等。(2)西魏、北周地官府小司徒上大夫的省称。
158—241三国时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字幼安。与华歆、邴原游学四方,三人相善,合称“一龙”,世传曾与歆同席读书,有贵显者过其门,读如故,歆出看,遂割席分坐。东汉中平四年(187),避乱居辽
《诗·大雅》篇名。尹吉甫作。记周宣王封其舅申伯于谢(今河南唐河西北),以镇抚南方的史事。
即石棉布。因可用火燃法除去布上污渍,故名。东汉已用其制作衣服。《三国志·魏志·齐王纪》裴松之注引《傅子》曰:“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以火浣布为单衣……布得火,炜晔赫然,如烧凡布。垢尽火灭,粲然洁白,若用
东汉明帝改汉滑盐县为盐田县,后废,称为斛盐城。在今河北滦平县南。北魏设兵戍守。孝昌元年(525)柔玄镇人杜洛周起义;次年,“安州石离、穴城、斛盐三戍兵反,应杜洛周”,《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大榆河径“渔
宫殿名。在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墙外西南。始建于明代。清初于此设养心殿造办处。雍正时重修,从此成为皇帝起居和进行日常政务活动之处,于前殿正间召对引见官员,于西暖阁批阅章奏。同治、光绪时慈禧太后于东暖阁“垂帘
1867—1928云南蒙自人,字鼎臣、子周。清光绪进士。初任甘肃河州知府、陆军学堂总办。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新疆阿克苏兵备道,旋擢镇迪道兼提法使。民国成立后,任新疆都督兼民政长,拥护袁世凯称帝。
266—324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字处仲。王导从兄,娶武帝女襄城公主。永嘉之乱,散资财,弃青州刺史,单骑还洛阳。从琅邪王司马睿渡江,为扬州刺史,都督征伐诸军事,总征讨,与导同心翼戴,时称“王
明成化十三年(1477)置。治今蒙山县(蒙城)。辖境相当今广西蒙山县地。属桂林府,弘治五年(1492)改属平乐府。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攻克此城,为起义后占领的第一个州城。1914年改名蒙山县。
即“提点刑狱公事”。
一种多熟种植方法。清杨屾在《修齐直指》中提出,在多施肥的基础上,利用间套复种等技术,以取得“一岁数收”与“二年十三料”的方法。前者先种染料作物大蓝、小蓝,再套种粮食作物粟、麦等,可以“一岁三收”。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