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治今甘肃山丹县。属陕西都司,后属行都司。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县。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治今甘肃山丹县。属陕西都司,后属行都司。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县。
1764—1849清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湖 广、两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平生提倡学术,治经专治汉学,曾于杭州创立诂经精舍,于
佛教名词。与“相分”、“见分”、“证自证分”同为佛教大乘有宗认识学说,合称“四分”。“证”者,证明之义;“自”者,“识自体”之谓,指识自体之自证。据《成唯识论》卷二,“见分”虽能知“相分”,但“见分”
书名。著者佚名。抄本。按月日详记清咸丰三年(1853)至四年,无锡、金匮二县农民反抗斗争以及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等事。收入《太平天国史料专辑》。
1027—1083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子正。种世衡子。与兄诂、弟诊,皆有将才,关中号称“三种”。以父任入官。知青涧城,以计胁降西夏将嵬名山,又于怀远大败西夏军。为鄜延钤辖,徙副总管,议攻西夏,任
书名。又名《布敦佛教史》。元代藏文史书。布思端·辇真竺著。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分前后两篇。前篇记载佛教学说和印度佛教的历史,后篇记载藏族地区佛教的历史,并附有《大藏经目录》,是研究印度和中国
即“达扎路恭”。
西晋时对私田占有的规定。太康元年(280)颁行占田制,规定职官占田以贵贱区分,一品占五十顷,以下递减,至九品为十顷;王公在京郊占田,大国一千五百亩,次国一千亩,小国七百亩;百姓占田,男子一人七十亩,女
官名。北宋初置为三班小使臣,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八品。元祐中,改从八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秉义郎。
商办企业。由福建籍京官张亨嘉等倡议,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设,经商部奏准立案。举陈宝琛为主持总理,陈炳煌为驻局总理,黄猷炳等五人为协理。专招华股,筹办闽省铁路。反对日本干涉,聘用法籍工程师勘路
又作棚。清代四川糖房之一种。专门加工红糖,从中提炼白糖,而结糖、漏水糖则是其副产品。因其使用盔、罐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