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卫
明代女真诸卫之一。属奴儿干都司。永乐元年(1403)置。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女真人居地(一说即今绥芬河流域),以阿哈出(后赐姓名李思诚)为指挥使。永乐八年(1410)至十年间,又于今吉林省珲春市与朝鲜庆源、会宁一带,别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正统以后,两卫部众分别迁居今辽宁新宾县境。正统七年(1442)因猛哥弟凡察与子董山争立,明以董山领左卫,另分置右卫,以凡察为指挥使领之。至此遂有“建州三卫”之称。
明代女真诸卫之一。属奴儿干都司。永乐元年(1403)置。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女真人居地(一说即今绥芬河流域),以阿哈出(后赐姓名李思诚)为指挥使。永乐八年(1410)至十年间,又于今吉林省珲春市与朝鲜庆源、会宁一带,别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正统以后,两卫部众分别迁居今辽宁新宾县境。正统七年(1442)因猛哥弟凡察与子董山争立,明以董山领左卫,另分置右卫,以凡察为指挥使领之。至此遂有“建州三卫”之称。
即“摩擦”。
见“忠武军”。
汉丞相、三公、列侯、将军之印,金质龟纽,称金龟。唐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武则天曾改为金龟,中宗时复用金鱼。
书名。清陈澧撰。六卷,辑文二百二十篇。由其弟子廖廷相等编辑,光绪十七年(1891)菊坡精舍刊印。撰者曾著有《东塾读书记》及《汉儒通义》,乐律声韵、天算水地方面亦有专书,是集则特录其绪余。其中仍以考证经
中国伦理范畴之一。原指敬神或表示敬意而举行的仪式。始见于卜辞,作豐,为行礼之器,即用器皿盛双玉以作供奉,表示对上帝或先祖的敬重。《尚书·君奭》:“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意谓殷礼能同上天参配,所以享
唐文宗李昂墓。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卒,八月葬此陵。在今陕西富平西北二十里天乳山。陪葬有杨贤妃。
法典名。三十一卷,三百六十八道。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御史中丞薛融等奉诏详定后唐明宗朝编敕,是年令有司写录,与格、式参用。已佚。
西汉时乌孙昆莫(王)。与其祖猎骄靡、季父大禄各统万余骑,三分其国。官号岑陬。猎骄靡死,依俗妻细君公主。汉为结其夹攻匈奴,后又以楚王戊之孙女解忧公主妻之。
西汉置。治今山东滕州市。西汉至西晋初属鲁国或鲁郡,西晋元康以后至南朝宋属彭城郡,北魏、东魏为蕃郡治。北齐废。
又译憾哈纳思、憨哈那思、合卜合纳思。《元史·地理志》:“撼合纳,犹言布囊也,盖口小腹巨,地形类此,因以为名。在乌斯东,谦河之源所从出也。”即今叶尼塞河正源大叶尼塞河某谷地。撼合纳居民于蒙古建国初年被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