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礼举
科举科目之一。唐贞元二年(786),为奖劝士人学习《开元礼》而设。凡习《开元礼》者,举人同一经例;选人不限选数许习。问大义一百条,试策三道。全通者超资予官;义通七十条、策通两道以上者,放及第;散、试官能通者,依正官例。九年,又令全通为上等,义通八十条、策两道以上,为次等。余准三礼例处分。五代沿设。
科举科目之一。唐贞元二年(786),为奖劝士人学习《开元礼》而设。凡习《开元礼》者,举人同一经例;选人不限选数许习。问大义一百条,试策三道。全通者超资予官;义通七十条、策通两道以上者,放及第;散、试官能通者,依正官例。九年,又令全通为上等,义通八十条、策两道以上,为次等。余准三礼例处分。五代沿设。
唐时关于丧葬礼节制度的法令。令文对王公百官以至庶人的丧葬仪制,诸如死亡名称(薨、卒、死)、衣衾棺椁、坟墓碑碣、明器、石人石兽以及出殡仪仗等均有详细规定。令文散见于《开元礼》、《唐六典》、《唐律疏议》、
唐乾宁中置,以年号为名。治今河北青县。《资治通鉴》:唐光化三年(900),朱全忠遣葛从周围刘守文于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刘仁恭将幽州兵五万救沧州,营于乾宁军”,即此。契丹改为宁州。五代周显德六年(
官名。五代始置。北宋开宝九年(976)分置南、北使,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熙宁三年(1070),改东、西作坊使。元丰改制,改正七品。政和二年(11
汉代关于刺史职责的规定。汉武帝时制定。《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
即“汤”。
官名。辽代置。北面官。始于遥辇后期。耶律阿保机即位前,为*于越,总知军国事;即位后,以耶律曷鲁为阿鲁敦于越,总军国事,成为最高执政官。后演为北、南宰相府官员,参预国家大政。
即“清通志”。
官名。三国魏末置,司马炎自中护军迁任,副贰相国事,执掌朝政大权。南朝梁时为“中抚军将军”的省称。
见“詹事丞”。
书名。元葛乾孙撰。成书于至正八年(1348)。收载十首治虚劳吐血的方剂,按甲乙丙丁等十字列序,故名十药。甲字十灰散和乙字花芯石散是止吐血的名方,其他为止血后补神及治疗咳嗽等方,均有效验,故称神书。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