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略
元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字仲杰。张柔第八子。宪宗五年(1255),权顺天万户。中统二年(1261),继柔任顺天路管民总管,行军万户。李璮之变后,解兵职。至元元年(1264),入宿卫。三年,佐父筑大都,为宫城总管。十三年,任淮东道宣慰使。十六年,迁江西宣慰使,镇压饶州(今江西波阳)起义。二十九年,为河南行省参知政事。
元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字仲杰。张柔第八子。宪宗五年(1255),权顺天万户。中统二年(1261),继柔任顺天路管民总管,行军万户。李璮之变后,解兵职。至元元年(1264),入宿卫。三年,佐父筑大都,为宫城总管。十三年,任淮东道宣慰使。十六年,迁江西宣慰使,镇压饶州(今江西波阳)起义。二十九年,为河南行省参知政事。
①十六国时敦煌(治今甘肃敦煌西南)人。北凉主沮渠蒙逊以其通经善文,拜为中书侍郎,委以机密之任。玄始六年(417)蒙逊巡行盐池,祀西王母于寺,时内有《玄石神图》,受命为赋,铭于寺前。②(1805—184
①同使者。奉命出使的官员。②宋八、九品十等武阶官的总称。正八品敦武郎(原称内殿承制,后又改称训武郎)和修武郎(原称内殿崇班),通称大使臣;从八品从义郎(原称东头供奉官)和秉义郎(原称西头供奉官),正九
罪名。简称漏泄。省中即禁中,指宫禁之内。汉代大臣如私泄漏宫省政事机密,即以此罪依律论处。《汉书·贾捐之传》:“漏泄省中语,罔上不道。”后亦或称漏泄禁中语。
①西晋惠帝置。治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属新兴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定襄县。②唐武德七年(624)改常乐县置。治今甘肃安西县东南。为瓜州治。大历十一年(776)地入吐蕃,大中时为张义潮所取。五代
1829—1889清湖南东安人,字研芗。廪生出身。咸丰初在籍办团练。继入刘长佑部,在湖南与石达开部太平军作战。咸丰九年(1859)擢知府。同治二年(1863),随提督江忠义在江西与太平军黄文金部作战。
①三国魏黄初元年(220)以平陵县改名。治今陕西兴平市东北常道村东侧。属扶风郡,西晋改属始平国。十六国前秦移治今常道村。北魏仍属始平郡,永安元年(528)西移治今兴平市东北十五里。西魏恭帝元年(554
*射阳湖的别称。在今江苏宝应、建湖二县间。《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西汉宣帝时,夺广陵“王射陂草田以赋贫民”,即此。
汉代二十等爵均可买卖。自西汉初年即制订有卖爵令。《汉书·食货志》载:景帝时“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终汉之世,卖爵成为封建统治者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买爵或以钱、粟,或输奴婢。其价
书名。清徐赓陛撰。正编六卷,续集二卷。系光绪年间徐氏官广东、山东知县时的告示、公牍,反映当地的吏治民生及风俗。宣统元年(1909)刊行。
书名。宋随事分类编纂的法典。孝宗时,以《淳熙敕令格式》内容散乱,不易检阅,吏人得以为奸,命敕令所将现行敕令格式申明,仿《吏部条法总类》体例,随事分门,别为一书,以《淳熙条法事类》为名。此后,陆续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