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军
军种之一。金宣宗时,由回鹘、乃满(即乃蛮)、羌人、吐谷浑和中原地区曾被蒙古俘虏逃回的汉人组成,以善骑射为条件。人有两马或三马,粮饷高于其他军队三倍,作战时充先锋。
军种之一。金宣宗时,由回鹘、乃满(即乃蛮)、羌人、吐谷浑和中原地区曾被蒙古俘虏逃回的汉人组成,以善骑射为条件。人有两马或三马,粮饷高于其他军队三倍,作战时充先锋。
官署名。即左威卫。唐光宅元年(684)改,神龙元年(705)复名左威卫。
官名。唐折冲都尉的副职,每*折冲府二人,分左、右,上府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正六品下。
即“始毕可汗”。
官名。南宋开禧元年(1205)置,以授韩侂胄,位在宰相之上。
唐代南诏地方政区中府主将官号。
?—192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字仲颖。本为凉州豪强。桓帝末,从张奂击羌,拜郎中。中平元年(184)拜中郎将,镇压黄巾起义,为张角所败,旋又镇压北宫伯玉所率羌人起义。后封前将军。征为少府、并
官署名。明代宦官所掌侦缉机构。始置于永乐前期。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于东安门外迤北正式建成官署。设掌印太监一人,以司礼监掌印或秉笔太监第二、三人提督其事。下设掌班、领班、司房等,无定员。又设
元至元十四年(1277)以高邮军置。治高邮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宝应、金湖、兴化等市、县地。二十一年又改为高邮府。
亦称缣巾、黄巾。系束头发的织物,多以缣或绢织成。《后汉书·冯衍传》:“幅巾降于河内。”李贤注:“不加冠帻,但以一幅巾饰首而已。”本为庶民所用,东汉文士多喜著此巾,王公大臣群起慕效。《通典》卷五七:“后
古代天文学名词。即黄道十二宫。源于古巴比伦和古希腊。隋时由印度传入中国。隋那连提耶舍译《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卷八作:特羊、特牛、双鸟、蟹、师子、天女、秤量、蝎、射、磨羯、水器、天鱼等十二宫。唐末五代又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