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印书。即《旧约》圣经。清咸丰三年(1853)刊行。四卷,十年后增补为六卷。称《钦定旧遗诏圣书》。第一卷第十四章末段有天王洪秀全眉批,可考见洪秀全思想。
一作叔嚮、叔誉。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氏,名肸,又称叔肸。食邑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亦称杨肸。羊舌职之子。知周史之法,晋悼公时,为太子彪(平公)之傅。晋平公即位,仍为傅。曾多次参予晋平公与诸侯会盟和作
即“窥基”。
文书名。清代指各衙门来往文书未及盖用堂司印信者。至道光十九年(1839)始定:嗣后平常日行事件毋许擅用,如有紧急文移不及用印则可行,应于文后注明后补印文。
即今河北涿鹿县东南矾山。《金史·靖安民传》:兴定四年(1220),以蒙古南略,封靖安民为易水公,涿、易等州,矾山等寨皆隶之;十月,安民出兵至矾山,攻取檐车寨。
书名。波斯文Ta'rikh-i-Jahan-Gusha。波斯史家术外尼著。撰写于十三世纪五十年代,为未完成著作。传世抄本十数种,最早、最完善者为1290年抄本(巴黎国家图书馆藏)。伊朗学者卡兹维尼的校
即“泰和律义”。
东晋文物古迹。1963年发现,原在云南昭通市后海子,现移昭通城内,建专馆保护。墓室用砖砌成,四壁敷灰泥,上有壁画,彩绘颜色有朱、黄、赭、黑等。表现墓主人家居生活及出行情景。人物中除少数汉族外,少数民族
商办企业。清光绪二十年(1894)创办于上海。资本十万两。有工人千余名。
东晋隆安三年(399),执掌朝权之司马元显为增强其军事力量,乃征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称之为“乐属”,移置京师,以充兵役,东土苦之,直接导致了孙恩、卢循起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