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县
成一作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治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属河南郡。东魏置新城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伊阙县。
成一作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治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属河南郡。东魏置新城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伊阙县。
?—前648春秋时陈国国君。公元前692一前648年在位。名杵臼,一作处臼。陈庄公之弟,继庄公即位。陈宣公十七年(前676),周惠王娶陈妫为后,号惠后。二十一年,他宠爱姬所生子款,欲立为太子,乃杀太子
亦作五百。汉代官署侍从小吏,职在导引、问事。《后汉书·曹节传》李贤注引韦昭《辨释名》曰:“五百字本为‘伍’。伍,当也。伯,道也。使之导引当道陌中以驱除也。”魏晋之后亦置。
帖里干又译铁里干。蒙古语,意为车。元岭北行省通往都城的驿道名。大致路线是:由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东行,经秃兀剌河(今土拉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上游,东南行,过应昌路(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
即“支道林”。
一作山。 在今江苏溧阳市东北。南宋德祐初,蒙古兵陷建康(今南京市),转运判官赵淮起兵溧阳、宜兴间,屯据㞯山,阻长荡湖为固,即此。
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泰安直隶州为府,治泰安县(今泰安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地区(宁阳县除外)和聊城地区的东阿县地。1913年废。
商鞅变法时在秦国推行的户籍连坐制度。《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司马贞索隐:“刘氏云,五家为保,十家相连。”“牧司谓相纠发也。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
1802—1885清湖南长沙人,字松峰、叔厚,号筱山、睦轩。道光进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历迁山东登州知府、河南南汝光道、河南布政使等职。咸丰四年(1854)署河南巡抚,督率官绅兴办团练,镇压捻军。同
一作胡伤。战国时卫国人。后入秦为客卿。秦昭王三十三年(前274)。率师攻魏,取卷(今河南原阳西)、蔡阳(今河南上蔡北)、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三十八年,以中更攻赵,在阏与(今山西和顺)为赵将赵奢所败
指撒拉族聚居地青海循化境内黄河谷地,明时和清初称撒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