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办处
见“钦命事件查办处”。
见“钦命事件查办处”。
官名。又称半刺,俗称倅。宋乾德元年(963),初置于湖南诸州。二年,惩五代藩镇专擅之弊,又置于各藩镇,皆以朝臣充任。因有与州郡长官共同处理政务之意,故名。其后遂为定员。州郡之政皆需通判与长吏签议连署方
汉时西域国名。王治卑品城。或谓在今新疆民丰县南吕什塔梧山北麓,尼雅河上游十万铁里木一带。属西域都护。东汉时,为鄯善所并。三国时属于阗。
?—前312战国时韩国国君。公元前332—前312年在位。名失传。韩昭侯子。韩宣惠王八年(前325),与魏惠王会于巫沙(今河南荥阳北),称王。同年十月,朝魏,并与魏惠王各携太子入朝于赵。齐怒,兴兵伐赵
?—1795清福建凤山(今台湾高雄)人。凤山天地会首领。乾隆六十年(1795),聚众百余人,于凤山和尚庄拜天立誓,歃血结盟,约期起义。旋率众攻石井汛,事败被捕遇害。
官名。省称文学。宋代置,诸州属官,以特恩授予士人,或安置贬降官员,或授纳粟补官人,无职掌。
官名。隋代置,为太子左、右内率副贰,员各一人,从四品上。大业三年(607)降其品。唐为太子左、右内率府次官,员各一人,从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奉裕卫副率,咸亨元年(670)复旧称。北宋
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在阶级社会中,史料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研究历史必须以
又称乡绅。曾为官及有功名而家居者。清代规定,与平民一体编列保甲,听保甲长稽查,违者照脱户律治罪,地方官徇庇,照本例议处。凡佥充保甲长,并轮值支更看栅等役,得免充。
?—838唐时吐蕃第八代赞普。公元815—838年在位。又作可黎可足、彝泰赞普,藏名赤(墀)祖德赞。长庆元年(821),遣使与唐和盟。次年与唐在逻些(今西藏拉萨)东之哲堆园订盟。三年,于今拉萨大昭寺前
见“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