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
一作絪缊。指阴阳二气的交感变化状态。《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认为天地间阴阳二气鼓荡不息,由此化育万物。张载《张子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此指元气自身不断上升、沉没,从而出现胜负、屈伸之运动状态。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阴阳异撰,而其絪缊于太虚之中。”指包含阴阳两对立面之元气本体孕育着运动变化的生机。由此引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亦将气(光、色)之相融相荡状况称为“絪缊”。
一作絪缊。指阴阳二气的交感变化状态。《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认为天地间阴阳二气鼓荡不息,由此化育万物。张载《张子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此指元气自身不断上升、沉没,从而出现胜负、屈伸之运动状态。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阴阳异撰,而其絪缊于太虚之中。”指包含阴阳两对立面之元气本体孕育着运动变化的生机。由此引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亦将气(光、色)之相融相荡状况称为“絪缊”。
隋唐宫廷乐曲。又称法乐。原指道观所奏之曲。东晋时,用于佛教法会,含有西域音乐成分,传入中原,与清商乐结合,称为法乐。至隋,发展为法曲,以清商乐为主,音清而近雅。乐器有铙、钹、钟、磬、箫、琵琶等。唐时,
又名上海强学书局。清末维新派政治团体。光绪二十一年十月(1895.11)康有为在张之洞支持下发起成立于上海。章程标明“本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意在“求中国自强之学”,规定首办之事凡四:译印图书,讲求西
544—579北周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字胡三。宇文深子。北周武成元年(559),拜宗师上士。周武帝即位,引为心腹,朝廷机务,皆得先闻。参预谋诛宇文护,授开府仪同三司、东宫左宫正。从太子宇文赟
沙俄强加于中国的租界条约。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九日(1900.12.30),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与俄驻华公使格尔思(Н.К.Гирс,1856—1924)签于天津。凡二款。规定在天津海河以东地方设立俄租界
篇名。记有夏启淫佚康乐之事,见《墨子·非乐下》。一说即启子五观。
官名。(1)战国魏置。掌都邑军事之长官。(2)《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周王子弟之封邑及三公采邑的军事长官。上士爵。属员有中士、下士、府、史、胥、徒若干。
亦称青回回。元明时期对移居中国的犹太人称呼。犹太人于北宋中叶以后从印度孟买等地移居开封,信犹太教。据明弘治二年(1489)《重建清真寺记》碑载,犹太教徒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在开封创建寺院。元
1505—1566明恩萨(今西藏日喀则境内)人。藏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早期领袖。其母寺为日喀则附近之恩贡寺。后被追认为班禅三世。
清咸丰四年(1854)英、法、美三国驻上海领事趁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擅将原订的《上海租地章程》改为本章程,六月十一日(7.5)由三国领事予以公布,事后移文通知上海道台追认。共十四款。另附条例、条款各一
邮递交通机构。清甘肃之安西州,新疆之哈密厅、镇西厅境内所设者,称军塘。每塘设有军塘夫,以司接递文书,由都司一人管理塘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