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寺滩地方。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达赖四世派顿月却吉嘉错兴建。原名郭隆寺,清雍正二年(1724),因寺僧附和罗 卜藏丹津叛乱,寺院被清军焚毁。十年
书名。明黄佐撰。六卷。《革除遗事》原书为十六卷,文字较繁,本书系作者手定删节本,原分七卷,一卷已佚。内容为:一、君纪,记建文;二、阖宫传,记皇太子妃吕氏、皇太孙妃马氏等;三、列传,记董伦、沐春、王绅等
书名。清戴燮元撰。一卷。逐日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八至九月间山东东牟清军抗拒捻军攻城战事始末。时戴氏参与守城,于两军攻守战况、城内筹饷、练勇等事,记载颇详。末附守城诗十二首。有同治八年(1869)
1304—1352元蒙古伯岳吾氏,字兼善。父官台州(今浙江临海),遂为台州人。本名达普化,文宗赐今名。至治进士。至正初参与修宋、辽、金三史,官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至正十一年(1351),为江东道宣慰
石器时代制造石器的方法。用有尖的硬木棒,将尖端放在石核台面的边缘上,然后敲打或用力压木棒的另一端,使台面边缘剥裂出薄而长的石片。这种方法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较直接打制法更能控制石片的形状。
科举考试中的舞弊手段。亦曰“顶替”。指在明清的童生试中请他人顶替代考。为防止这种情况,规定童生应试须有同乡廪生保结,以及童生互保。
唐代南诏所辖部落名。居永昌、开南节度境内(今云南保山、景东县境)。因以银片裹齿为饰,故名。为今傣族先民之一。
唐律第六篇名。即关于军队征调及工程兴建方面的刑法。如擅发兵士,兵士冒名顶替,临阵先逃,军需供应不及时;不上报而兴造(如修城筑堤),非法兴造,工程不如法定标准等,皆处以相应刑罚。共二十四条。三国魏已有此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6.27)在浙江金华创刊。半月刊。刘琨、盛俊、张恭等主办。木字排印。以开通内地风气,唤醒桑梓醉梦,共济时艰为主旨,所刊大多选录各报章杂志,撷精荟华。揭露民族危
指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又称中兴四大家。皆曾幾弟子,出于江西派,而陆、杨、范后皆出其藩篱,自成一家。尤袤诗久佚,今仅存清人所辑数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