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机
明祁门(今属安徽)人,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汪渭之子。随父习医,凡素灵经典、诸家之说,无不潜心探讨,务求明了而后已。行医几十年,尤擅治异疾奇病、疑难杂症,因而得名于医界。对内、外、针灸、痘疹等科,亦有独立见解。在医术上深得《内经》之精蕴,认为人体应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不能偏执一端。强调疗疾以调补气血为主,更偏重于理气。并主张外证应本于内。著有《医学原理》、《读素问钞》、《外科理例》、《针灸问答》、《伤寒选录》等书。弟子陈桷辑其临床医案成《石山医案》一书,为明代医案较完备之专书。
明祁门(今属安徽)人,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汪渭之子。随父习医,凡素灵经典、诸家之说,无不潜心探讨,务求明了而后已。行医几十年,尤擅治异疾奇病、疑难杂症,因而得名于医界。对内、外、针灸、痘疹等科,亦有独立见解。在医术上深得《内经》之精蕴,认为人体应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不能偏执一端。强调疗疾以调补气血为主,更偏重于理气。并主张外证应本于内。著有《医学原理》、《读素问钞》、《外科理例》、《针灸问答》、《伤寒选录》等书。弟子陈桷辑其临床医案成《石山医案》一书,为明代医案较完备之专书。
清代吏部铨选制度。指内外官缺出,差委品级相近官员代理其职之制。尚书、侍郎、京堂之署缺办理者皆由特简。总督、巡抚印务,互相署理。藩、臬印务或互相署理,或藩以臬署,臬以道署。同知以下印务,由督抚委署。
西汉置。治今陕西麟游县西北。两汉属右扶风,三国魏属扶风郡。西晋废。
宋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其祖元康,世家金陵,多知南唐旧事,未及撰次。他承先志,于崇宁四年(1105)成《南唐书》三十卷。
?—1409明滁州(今属安徽)人,小名保儿。初为太祖养子,骁勇善战。后袭父职为指挥佥事,积功进右军都督佥事。“靖难”之役中,先后从耿炳文、李景隆征燕,数败燕师。建文四年(1402)为燕兵所擒。燕王惜其
官署名。明代宦官机构,为礼仪房之属。设近侍十余人,专掌皇子、皇女剃发、留发、束发、整容等事。只掌具体事务。奏报文书,一应礼仪,则由礼仪房职掌。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一班,拟电威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改拟武猛将军等号。
525—540柔然可汗阿那瓌长女。西魏大统元年(535)柔然犯西魏边,文帝与之通好结婚,娶阿那瓌长女,立为皇后。六年临产死,谥曰悼后。
即宋英宗。见“英庙”。
科场称谓。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为同年,故同辈之间互称为年兄。主试人对所取中的门生有时也用此称呼。
孟子用语。指人的心志,与“小体”相对。《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东汉赵岐注:“大体心思礼义,小体纵恣情欲。”南宋朱熹注:“大体,心也;小体,耳目之类也。”认为君子是受礼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