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凤阳盱眙(今属江苏)人,小字九江。李文忠之子。读书通典故,父死袭爵,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亲任如肺腑。建文元年(1399),燕王起兵“靖难”,代耿炳文为大将军伐燕,战屡败。四年,与
一作薄姑。殷、周间诸侯国。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书·蔡仲之命》:“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汉书·地理志》:殷末有薄姑氏为诸侯,“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是为太公”
秦置。治今河南虞城县北。汉晋属梁国。北魏废。《史记·曹相国世家》:秦末,“又攻(秦)下邑以西,至虞”,即此。
971或972—1003宋太宗第五子。字明哲,初名德和。太平兴国八年(983)改今名,封益王。淳化五年(994)徙封吴王。真宗即位,改封兖王。性好学,建楼贮书二万卷。善属词,工草、隶、飞白。卒谥文惠。
仓名。隋开皇三年(583)置于华州(治今陕西华县)。为黄河沿岸新置四大粮仓之一。五年,文帝命王亶发其粟三百余万石,赈济关中饥民。
年号。(1)东汉桓帝年号(147—149)。凡三年。(2)南凉秃发利鹿孤年号(400—402)。凡三年。
南宋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字叔诣。崇宁进士。崇宁五年(1106),复中宏词科。建炎元年(1127)知绍兴府。累迁吏部侍郎、直学士院,从高宗驻跸建康。绍兴八年(1138)附秦桧主和,除参知政事,旋兼权
亦作周霄、周趮。战国时魏国人。与魏文子、田需相善。曾请宫他为之说齐王,愿为齐外臣,借齐国之力在魏得势,见《战国策·魏策二、四》。又曾见孟子,问孟子古之士是否出仕以及君子为道等问题。见《孟子·滕文公下》
156—236三国时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字子布。察孝廉,徐州刺史陶谦举茂才,皆不就。东汉末年,避乱渡江。孙策创业,命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之。策卒,受遗命辅立孙权。赤壁之战前,曹操挟
①官吏职分、职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礼记·礼运》:“官职相序。”②官吏职位。《管子·制分》:“道术知能,不能爱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