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涪州

涪州

①隋开皇末改合州置。治石镜县(今合川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合川、铜梁、大足,四川武胜等市、县地。大业三年(607)改为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合州。②唐武德元年(618)分渝州置。以“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元和郡县志》)。天宝初改涪陵郡,乾元初复为涪州。治涪陵县(今涪陵区)。辖境相当今重庆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等区、市、县地。宋时略小。属夔州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涪陵县入州,翌年改属重庆路。明清属重庆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涪陵县。

猜你喜欢

  • 伊挚

    即“伊尹”。

  • 登闻鼓院

    官署名。简称鼓院。宋初有鼓司,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为登闻鼓院,由谏院谏官主判。元丰改制后隶司谏、正言。掌受文武官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有关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以及奇方

  • 大庾岭

    五岭之一。《史记·南越列传》作“塞上”;《续汉书·郡国志》作“台岭”;《水经·溱水注》作“凉热山”;又因位五岭最东,亦称“东峤”。相传西汉武帝伐南越时,裨将庾胜筑城于此,故名。其东四十里,胜弟所守,名

  • 浒墅

    原作许市,南宋时改作“浒墅”(《吴船录》、《入蜀记》)。即今江苏吴县西北浒墅关镇。《明史·世宗纪》:嘉靖三十四年(1555),“苏松巡抚都御史曹邦辅败倭于浒墅”,即此。

  • 公西葴

    春秋末鲁国人,名葴,字子上,或作子尚、子索。孔子学生。

  • 琼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乾宁安抚司置。治琼山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割崖县、保亭、陵水、万宁、乐东、昌江、白沙、东方八县地置崖州,直隶广东,辖境缩小。1911年废。

  • 溜索

    又名溜壳桥、溜筒桥或称悬筒渡索。即绳渡。分布在西南藏、彝、羌等民族地区的一种古老渡河设施。索桥最早形制分单索、双索两种。溜索方法分平溜、陡溜。仅用一根或两根直径10厘米左右的竹缆,取倾斜之势,横跨于急

  • 初考

    见“考满”。

  • 长坂

    地名。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北。东汉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自襄阳追击刘备,张飞、赵云拒曹军于此。即《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

  • 八百宣慰司

    元至顺二年(1331)改蒙庆宣慰司置八百等处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今缅甸掸邦东部,萨尔温江以东,湄公河以西地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置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