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弘
西汉鲁国蕃(今山东滕州)人,字孟。以明经为议郎,任符节令。昭帝元凤三年(前78),以灾异数起,乃推《春秋》之意,使人上书建议求索贤人,禅以帝位。大将军霍光恶之,遂下廷尉,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罪名被杀。
西汉鲁国蕃(今山东滕州)人,字孟。以明经为议郎,任符节令。昭帝元凤三年(前78),以灾异数起,乃推《春秋》之意,使人上书建议求索贤人,禅以帝位。大将军霍光恶之,遂下廷尉,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罪名被杀。
?—370严一作岩。东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扬州刺史殷浩请为别驾,迁尚书左丞。时浩与桓温有隙,乃言之,请各专内外之任,同心济国,浩深纳之。隆和元年(362
商末周初青铜器。1959年于四川彭县(今彭州)竹瓦街发现夹砂粗陶大缸一个,内装青铜器二十一件,计有青铜容器八件、兵器十三件。其形制及所饰之兽面纹、夔纹、雷纹和扉棱、立兽等,与中原地区商末周初青铜器相似
①一作縃縻。(1)服苦役者的一种称谓。《庄子·则阳》:“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胥靡有的来自战俘。《墨子·天志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有的来自罪
官名。三国吴孙休永安五年(262)分御史大夫置。以光禄勋孟宗为右御史大夫。唐神龙元年(705)改右肃政大夫为右御史大夫,为右御史台长官,掌监察地方文武官僚,从三品。延和元年(712)废。元末朱元璋吴元
书名。清黄宗羲撰。一卷。卷首有撰者康熙三年(1664)序,以郦道元《水经注》文字繁琐与内容错误,故“不袭前作,条贯诸水”,撰写此书。正文以前有“今水经表”,表中称淮水及其以北诸水为北水,江水及其以南诸
官名。又称鋗人。春秋战国置。一说为宫中主洒扫之人,同中涓;一说为谒者,主通书谒出入之命,为亲近之官。秦汉之际称中涓。张楚农民政权亦置。
城邑名。在今河南卢氏县。《古本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九年(前456):“韩龙取卢氏城”,即此。传世有“卢氏布”,西汉置卢氏县。
书名。简称《祐录》。南朝梁僧祐著。十五卷。“出”即翻译,“三藏”即经、律、论,“记集”系记载东汉至梁所译经、律、论之目录、序记以及译者之传记等。僧祐以前经目有多种,惟大部散佚,今以此目录为最早。记载东
?—1295元唐兀人。随父阿波古事诸王阿鲁忽,居西域。至元十年(1273)奉诏宿卫,掌服御事。尝奉使河西还,擢河东提刑按察使,进南台中丞,为官正直,以弹劾诸王贪赃官吏而名于世。世祖赐宝刀令“以镇外台”
唐景福元年(892)改武州置。治皋兰镇(今武都县东)。五代唐迁治福津县(今武都县东南)。北宋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康县、舟曲等县一带。属秦凤路。南宋属利州路。元迁治柳树镇(今武都县西北),省福津县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