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圃良言
书名。明末清初巢鸣盛撰。鸣盛,字端明,嘉兴(今属浙江)人。崇祯举人。明亡后退隐于家,自称“村居荒僻,祗邻并一二老圃,相与往还,为言种植之事,依法试之,无有不效,因笔之于书”。所记花木栽植法,计下种、分插、接换、移植、修补、保护、催养、却虫、贮土、浇灌,凡十项。文虽简短,但系经验之谈,颇多参考价值。《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收有此书。
书名。明末清初巢鸣盛撰。鸣盛,字端明,嘉兴(今属浙江)人。崇祯举人。明亡后退隐于家,自称“村居荒僻,祗邻并一二老圃,相与往还,为言种植之事,依法试之,无有不效,因笔之于书”。所记花木栽植法,计下种、分插、接换、移植、修补、保护、催养、却虫、贮土、浇灌,凡十项。文虽简短,但系经验之谈,颇多参考价值。《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收有此书。
官府批文程序。宋代官员任职或出行,若主管官府无印纸,可取官员本人台敕或宣札、公据,于背面批写某时差到干办某事、至某时替罢及有无不了事件等,由本司长官具衔签押盖印,称为背批。又官告后面批书官员三代、乡贯
即“金熙宗”。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治今丽江县西北。辖境相当今云南怒江流域以东和兰坪、丽江、永胜、华坪等县以北地区。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
书名。一作《魏诸州记》、《后魏诸州记》、《后魏风土记》等。作者不详。二十一卷(一作二十卷)。为北魏全国总志。原书已佚。《水经注》、《初学记》、《元和郡县志》、《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等皆有引文,清
书名。清黄以周撰。一百卷。系总论《礼》学之书。综合《礼》书内容,分类立目,共有《叙目》四十九。《叙目》系辨证《礼》学源流,总论《礼》家各说。以下诸目,按冠、昏、饮、食、相见、社、郊、明堂、宗庙、朝、聘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墓群。位于湖北江陵(今荆州)纪南城东北之雨台山。1975年末至1976年初于雨台山南部发掘楚墓五百余座,分布于南北走向的四道岗地上。均长方形竖穴土坑,一般长2.3—3.5米,宽1—2
一种青铜表面砷化处理工艺。发明时间不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砒(砷的俗称)“染铜需用能几何哉?”作法可能是用雌黄(As2S3)、雄黄(AsS)薰染青铜器表面,使之形成高砷或低砷的表层,前者为银白色,
官名。清制,于山西(河东)、两淮(淮南、淮北)各设一人,秩正五品,管理盐斤之盘验掣巡之事。
?—1857清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字湘林。嘉庆举人。由兵部笔帖式擢礼部主事,升郎中。道光三年(1823)出为湖南永州知府。后历任甘肃按察使、喀喇沙尔办事大臣、盛京工部侍郎兼奉天府尹。二十三年擢热河
明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初名书,字同文。幼聪慧,称才子。元至正中,举茂才异等,授郴州学正。后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朱元璋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今名,教功臣子弟《易》、《春秋》,以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