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
典身。《汉书·贾谊传》:“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说文》:“赘,以物质钱。”参见“赘子②”。
典身。《汉书·贾谊传》:“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说文》:“赘,以物质钱。”参见“赘子②”。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尼责我”,中书位之一。
周代士死于官位之讳称。《公羊传·隐公二年》:“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孔颖达疏:“不禄,不终其禄也。”
即“陷井”。
见“辽阳行省”。
官名。三国吴置,为史官。与左国史同掌修国史。多以他官兼领。见《三国志·薛综传》。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王文韶筹设于保定,次年开办。延沈会桐为学长,陆桂星、陈寿平充东、西斋长,学生正额四十,备取二、三十名,课以十三经、二十四史、近代名臣奏议、中外通商条约及西国史志、舆图
地名。在今山西朔州市马邑北。《明通鉴》:洪武二年(1369),元兵围大同,李文忠次马邑,进至白杨门,败其众,大同围解,即此。
明兀良哈三卫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因地在古夫余国得名。辖区初在今黑龙江省嫩江下游一带。宣德、正统后南迁至今辽宁辽阳、沈阳、铁岭、开原一带。十六世纪中叶后为蒙古科尔沁部所吞并。
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属南宗“青原行思”系,唐末五代之际文益所创。因文益被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故名。以禅宗的基本主张,兼取华严宗“六相”(总、别、同、异、成、坏)教义,宣传“三界(欲界、色
本战国魏邑,后入秦置县。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南。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东汉末移治今大荔县。三国魏为冯翊郡治。西晋武帝改为大荔县。北魏初复为临晋县,太和十一年(487)改为华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