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侯
战国时赵国国君。名种,赵敬侯之子。因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故又称邯郸君。公元前374—前350年在位。赵成侯三年(前372),攻卫,取乡邑七十三,卫更弱小。五年,攻齐至甄(今山东鄄城北)。六年,与韩迁晋桓公于屯留(今山西屯留南),晋遂绝祀。七年,攻齐至长城。二十二年,邯郸为魏所破,二十四年,魏以邯郸还赵,盟于漳水之上。
战国时赵国国君。名种,赵敬侯之子。因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故又称邯郸君。公元前374—前350年在位。赵成侯三年(前372),攻卫,取乡邑七十三,卫更弱小。五年,攻齐至甄(今山东鄄城北)。六年,与韩迁晋桓公于屯留(今山西屯留南),晋遂绝祀。七年,攻齐至长城。二十二年,邯郸为魏所破,二十四年,魏以邯郸还赵,盟于漳水之上。
?—1640明河南中牟人,字雝鸣。万历进士。擢御史。天启三年(1623)疏请罢内操,忤魏忠贤,后夺职归。崇祯二年(1629)复官。十一年官至刑部尚书。不久坐事下狱,瘐死。
即“完颜纲”。
书名。五代何光远撰。原三卷,今本十卷,六十六条。皆以三字标题。记唐至五代十国时轶事琐闻,以蜀事居多。其中薛涛、牛希济、李珣等蜀中诗人事迹,尤可与孟棨《本事诗》、范摅《云溪友议》等书相参证。所录诗歌,为
勋阶称号。明置,以授正二品文官*再考称职者授予。
清满洲正红旗人,字牧山,号月波。雍乾时官大同同知。工诗,善书钟鼎、蝌蚪文。亦擅画山水,学石涛,以草书法画菊花,自辟蹊径。卒年八十六。
战国末人。吕不韦家臣。初为文书小吏,吕不韦相秦,以其为尚书,习秦事。吕不韦免相,亦被逐入赵,赵任为守相,旋说赵王迁以赵国之半贿秦,以激山东六国合纵抗秦。赵王未从,卒去赵。见《战国策·秦策五》。
南朝宋人。一名宝。宋文帝元嘉中,为国子学毛诗助教,官至南台侍御史、江宁令。孝武帝时继山谦之续撰《宋书》,元嘉名臣诸传皆其所作。
西汉置。治今湖南溆浦县南,临溆水。为武陵郡治。东汉废。《水经·沅水注》:义陵县“所治序溪(今溆水),最为沃壤,良田数百顷,特宜稻,修作无废”。
见“考满”。
明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承美。万历进士。授知县,擢御史,巡按淮阳。天启元年(1621)晋兵部侍郎。后受魏忠贤排挤罢官。崇祯七年(1634)擢左都御史。九年因荐阉党霍维华忤旨,遭劾戍边。十七年复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