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路名。西汉武帝时为经营西南夷地区,开筑两条由今四川通向云南、贵州的道路。一为南夷道,“自僰道指牂牁江”以通夜郎。即自今四川宜宾达贵州境内的北盘江;一为西夷道,由蜀郡(今成都)通往邛筰(今四川西昌市
即“南文子”。
见“作坊使”。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唐县北。《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政七年(前240),“以攻龙、孤、庆都”,即此。
314—385即释道安。东晋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州)人,俗姓卫。家世儒宗,遭世乱衰微。十二岁出家,约二十四岁时,入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师事佛图澄。后研究安世高系统的禅学经籍,并讲授般若学。兴宁三年(3
?—前796西周时陈国国君。公元前831—前796年在位。名孝。陈幽公之子。时周宣王即位,王室中兴,曾与诸侯朝周王。死后由子灵继位。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置,十七年厘定,以犹仕源为长官,属播州宣慰使司(治今贵州遵义)。万历二十九年(1601)省入瓮安县,属平越军民府,隶贵州布政使司。治今瓮安西北。累传至犹登第,顺治十五年(
明河南杞县人。万历进士。授卢龙知县。天启中拜魏忠贤为义父,建四祠祀之,呼九千岁,官至蓟辽总督、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思宗即位,被劾入狱,处死。
官名。北魏置。统辖侍御郎等皇帝左右的武职侍从,多选用功臣子弟,地位高于侍御中散。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未载。
商办企业。清光绪二十年(1894)由宋春鳌集股创办于吉林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开办费耗银十万两。为清末较早使用机器采掘的私营金矿。二十六年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