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
官名。明代派出总镇一方的武臣,均为总兵官或副总兵,称镇守某处总兵官或副总兵官。
官名。明代派出总镇一方的武臣,均为总兵官或副总兵,称镇守某处总兵官或副总兵官。
清官府出租河湖滩地所征之租银。河湖滩地主要包括直隶河淀淤地,河南、山东黄河官滩地,江南苇荡营界内不产苇柴之地,以及安山湖地亩等。此类地亩皆为官地,招民认种输租,不许私相典卖。所征租银一律征解河库以充河
①官署名。泛指边郡主管屯田垦殖之机构。西汉置。《汉书·食货志》:“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亦用作官名。②官名。东汉末及三国魏时,作为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等管理屯
?—1728清满洲镶蓝旗人,富察氏。大学士阿兰泰子。初任侍卫。康熙四十四年(1705)官正黄旗汉军都统,四十六年改授左都御史,旋迁礼部尚书。五十六年任靖逆将军,驻巴里坤,讨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屡率兵
即“公仲缓”。
635—713唐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一说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人,俗姓张,名文明。僧人。咸亨二年(671)由海道往天竺,留学那烂陀寺十一载,亲近著名大师宝师子等,研究瑜伽宗、中观宗、因明学和俱舍论,后
1611—1656波兰人,字如德。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顺治三年(1646)来华,在福建、江南、广东等地传教。曾协助数学家薛凤祚译撰《天步真原》。后病死于肇庆。
又称头引,宋时官方文书的一种。官员差出或赴任,有走马头子,可乘递马。官吏向商人购物,不即时付钱而给头子作债务凭证。
东汉颍川定陵(今河南舞阳北)人,字伟节。初游学洛阳,与郭泰同为太学诸生首领。结交大臣陈蕃、李膺,相互推重,评议朝政,褒贬人物,显名当世。曾任新息长,县中百姓贫困,多不养子,有妇人杀子者,乃以“逆天违道
一作唐古忒。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清初曾沿用此称,作唐古特。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特。
官署名。(1)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陆军制度、编制、征调、补充及军械制造、交通建筑等项事宜。辖搜简、步兵、马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台垒七科。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设科长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