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五里牌竹简
战国时楚国竹简。1951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牌400号楚墓。墓曾被盗,具二椁二棺,属战国晚期墓。所出竹简共三十八支,皆残断,最长者仅13.2厘米,宽度皆在0.7厘米左右。墨书文字,字数最多的一简六字,少仅一二字。内容属遣策。一般是在简上半部记器物名称与数量,有的在中部注明器物在墓内之位置。所记物品有铜、竹器及丝织品等。系近代首次经科学发掘出土的战国竹简。
战国时楚国竹简。1951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牌400号楚墓。墓曾被盗,具二椁二棺,属战国晚期墓。所出竹简共三十八支,皆残断,最长者仅13.2厘米,宽度皆在0.7厘米左右。墨书文字,字数最多的一简六字,少仅一二字。内容属遣策。一般是在简上半部记器物名称与数量,有的在中部注明器物在墓内之位置。所记物品有铜、竹器及丝织品等。系近代首次经科学发掘出土的战国竹简。
鲜卑族的一支。以部为氏。东汉末居于右北平、上谷塞外。魏景初二年(238),首领莫护跋从司马懿征辽东公孙渊有功,受封率义王,徙居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以北。曾孙慕容廆迁至徒河青山(今义县东北),旋又迁回
五代吴武义二年(920)升升州置。治上元、江宁二县(今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市、县地。天祚二年(936),齐王徐知诰建为西都。南唐升元元年(937),改为江宁府
明代税收之一。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定征收酿造及出卖酒醋之税。洪武十八年(1385)改折金银钱钞征收,遂为定制。
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分海昏县置。以户口昌盛得名。治今江西奉新县西。南朝宋元嘉二年(425)移治今永修县西北艾城。东汉至隋,属豫章郡,唐属洪州,两宋属南康军。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明初复降为
唐羁縻都督府。永徽时在康国置。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约八世纪中叶后,因大食势力东进而废弃。
亦称淮交或两淮会子。南宋乾道二年(1166)发行的一种纸币,以铁钱作币值本位,面额分二百、三百、五百、一贯四种,限于两淮地区行使,每若干年发行一界。
1603—1662或1679明末清初江苏沛县人,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明崇祯举人。清兵入关,应史可法聘,参与抗清军事,兵败祝发为僧,称蹈东和尚。 不久,以谋举事,被捕下狱,后逃脱,流亡各地凡十
战国道家学派的一支。代表人物为宋钘、尹文,乃齐国稷下学宫两位学者。宋长于尹,大率系师弟关系。其学术思想杂糅儒、墨,趋于名、法,而以“道”为主干。提出“精气”说,认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下生五谷,
?—1718清满洲镶红旗人,科奇哩氏。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西安驻防佐领。三十五年从大将军费扬古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擢协领,后迁副都统。五十二年晋湖广总督。五十五年,策妄阿喇布
①(?—159)东汉甘陵(治今山东临清东北)人,字行祖。初举孝廉,再迁白马令。延熹二年(159),因不满中常侍单超等五人并封列侯,专权虐民,乃露布上书,指陈朝中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