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禧总管府
官署名。元代置。属太禧宗禋院,掌南镇国寺财产。武宗至大元年(1308),建南镇国寺,置规运提点所。二年改为规运都总管府。三年,升为隆禧院,天历元年(1328)改隆禧总管府。秩正三品,置达鲁花赤、总管、副达鲁花赤、同知、治中、判官各一员。辖福元营缮司、普安智全营缮司、祐国营缮都司、平松等处福元田赋提举司、田赋提举司、资用库、万圣库等机构。
官署名。元代置。属太禧宗禋院,掌南镇国寺财产。武宗至大元年(1308),建南镇国寺,置规运提点所。二年改为规运都总管府。三年,升为隆禧院,天历元年(1328)改隆禧总管府。秩正三品,置达鲁花赤、总管、副达鲁花赤、同知、治中、判官各一员。辖福元营缮司、普安智全营缮司、祐国营缮都司、平松等处福元田赋提举司、田赋提举司、资用库、万圣库等机构。
宋代科举考试方式之一。亦称胄试。有关官员子弟、亲戚、门客,为避嫌,牒送别处贡院考试,称牒试。景德二年(1005),始命文、武升朝官嫡亲送国子学附试,此后逐渐形成制度:知州、通判的门客,本治所的同宗或异
西晋人。初为给东宫使令。武帝常疑太子不慧,设宴会令当众决事以试之。遂与太子妃贾氏合谋,为之起草,令太子自写,帝览甚悦,太子得安。永宁元年(301),赵王伦篡位,辟为征虏将军。三王起兵讨伦时,受伦遣出战
五代唐避其先李国昌名讳,以须昌县改名。治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北宋咸平三年(1000)移治今东平县。五代为郓州治,北宋、金为东平府治,元为东平路治,至正二十七年(1367)降为东平州治,明洪武七年(137
1685—1755清满洲镶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字用方。顾八代孙。初以监生入算学馆,与修《算法》诸书。康熙六十一年(1722)授吏部员外郎。历御史、太仆寺卿、太常寺卿等。雍正十一年(1733)任直隶河
罪名。以钱贿赂人。《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邦亡来通钱过万,已复,后来盗而得,何以论之?以通钱。”秦律对通钱罪从重惩罚。《法律答问》:“甲诬乙通一钱,黥城旦罪。”
中亚古国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约公元前128年,安息以北塞人诸部为西迁月氏所迫,进入安息境内,占有德兰癸亚那(Drangiana)和阿拉科西亚(Arachosia)两郡之地。安息王密司立对提二世
摩崖石刻。在今广西桂林龙隐岩内。北宋皇祐五年(1053)刻。碑高3米,宽2米。楷书,七百四十余字。记述皇祐初狄青率兵南征的部将姓名,是研究侬智高起兵反宋的珍贵资料。
一作紫乾河。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南浑河,蒙古语名乌兰穆伦河。上游有二水:北为内蒙古凉城县的宁远水;南为山西右玉县内的兔毛河。二水在内蒙古杀虎口外汇合西流,经清水河县北与清水合,西流入黄河。《隋书·炀帝纪
散官名。明洪武四年(1371)置。初授库副使、仓丞等,后内官品秩屡更,则专授从七品内官。
清末民初政团。宣统三年十一月九日(1911.12.28)由张嘉璈、杨景斌等在上海发起,旋有中国共和研究会并入。以“谋中华民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体之完成”为宗旨。主张设立国民参事院,要求兵权、税权、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