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都门学
学校名。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创立,因设于洛阳皇宫鸿都门内,故名。以诸臣通文艺者待制其间,由州郡及朝中三公推荐能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入学,极盛时学生多达千人。因灵帝爱好辞赋文艺,鸿都门学生颇见宠用,往往旬月之间飞黄腾达,或出为刺史太守,或入为尚书侍中,至封侯赐爵。其中多有依凭世戚,附托权豪,假手作弊,以求幸进者,彼此又互相吸引,形成一股势力。当时士大夫多称其“鸿都群小”,耻与为伍。
学校名。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创立,因设于洛阳皇宫鸿都门内,故名。以诸臣通文艺者待制其间,由州郡及朝中三公推荐能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入学,极盛时学生多达千人。因灵帝爱好辞赋文艺,鸿都门学生颇见宠用,往往旬月之间飞黄腾达,或出为刺史太守,或入为尚书侍中,至封侯赐爵。其中多有依凭世戚,附托权豪,假手作弊,以求幸进者,彼此又互相吸引,形成一股势力。当时士大夫多称其“鸿都群小”,耻与为伍。
古代由日影测定东西方向的方法。《周礼·考工记·匠人》:“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贾公彦疏:“朝夕,即东西也。”测法:在水平地面上立表,分别记下日出、日入时日影位置,以规整齐两影之长短,
古代官营采炼铜之管理机构。一般设于产铜地区。如明初于江西德兴、铅山分设。其后又增设四川梁山,山西五台,陕西宁羌、略阳及云南等处。正德后屡开云南铜场。至清代,云南已成为全国主要产铜地。
书名。亦作《春秋类事始末》或《左传类事始末》。南宋章冲撰。五卷,附录一卷。取《左传》中诸国事迹,排比年月,以类相从,其体如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使各事件互相联系,首尾完具,端绪分明,便于寻检。附录专记
①官署名。唐开元元年(713)改洛州置,长官牧以亲王遥领,牧缺尹行其事;复长史为尹,通判府事;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置少尹二人,掌贰府事,岁终更次入计;又有司录参军事二人、录事四人
官名。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置。职掌不详。朱铭盘《南朝宋会要》序在太常下。
宋军职升迁制度。节级内部依次升迁,或由长行(军士)升充承局、押官,称排连。
官署名。南宋置,掌造每岁遣国信使所用礼物等,隆兴二年(1164)并入文思院。
后(後)五代时十国之一。后唐同光三年(925)孟知祥任成都尹、西川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兼并东川。次年受封为蜀王。应顺元年(934)称帝,建国号蜀,都成都,史称后蜀。疆域承前蜀旧地。广政二十八年(
隋开皇十六年(596)分信都、武邑、下博三县置。以县东有长芦河为衡漳故渎而得名。治今河北衡水市西南旧城。属冀州。隋大业,唐天宝、至德间曾属信都郡。元属深州。明永乐五年(1407)县城为漳河决坏,十三年
官名。始置于五代,为侍卫亲军马军统兵官之一,位在副都指挥使下。宋代沿置,一员,政和四年(1114)定其品序在正任防御使之上,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