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皋落氏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亦作皋落氏、皋落狄,或简称“皋”。岑仲勉释其意为“东山黑狄”。初分布于成周西北、晋都绛东南,即今山西省垣曲县一带,与晋紧邻,威震晋都,有“狄之渠帅”之称。周惠王十七年(前660),遭到晋太子申生的攻击,兵败于稷桑(一说为今山西闻喜)。为避开晋军的侵袭,遂向东北方向迁徙,旧牧地被晋国侵占。先迁至壶关(今山西长治地区),再迁于乐平(今昔阳一带)居牧。与赤狄诸部共衰亡。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亦作皋落氏、皋落狄,或简称“皋”。岑仲勉释其意为“东山黑狄”。初分布于成周西北、晋都绛东南,即今山西省垣曲县一带,与晋紧邻,威震晋都,有“狄之渠帅”之称。周惠王十七年(前660),遭到晋太子申生的攻击,兵败于稷桑(一说为今山西闻喜)。为避开晋军的侵袭,遂向东北方向迁徙,旧牧地被晋国侵占。先迁至壶关(今山西长治地区),再迁于乐平(今昔阳一带)居牧。与赤狄诸部共衰亡。
①西汉时匈奴王。挛鞮氏。※乌珠留若鞮单于子,※稽留昆与※方之同母兄。任匈奴左日逐王。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单于侍子方还归匈奴后,复受遣与妇入侍汉,保持与汉和好关系。 ②元代农村基层行政设施。参
见“宇文赟”(899页)。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其地有寺院瓦隆寺。宣德四年(1429),该地喇嘛高僧舍那藏卜入朝贡马,赐以钞、彩币、绢等。成化三年(1467),僧人领占干则等亦赴京师,贡马匹、佛像及铁甲等
447—481北魏宗室。亦称直懃伐伏玄。鲜卑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孙,景穆帝拓跋晃子。和平五年(464),封任城王,拜使持节、侍中、征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入朝。后拜都督中外诸军
古国名。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云南白蛮大姓段思平建立的封建政权。都羊苴咩城(在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辖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冶铸技术均较发达,生
见“旱金莲”(1079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穆宗※延昌宫。此词语由三部分组成,“抹骨登”又译作“抹骨古等”,是宫下有一※瓦里即为是名;还有一瓦里名
蒙古国大汗春季行宫。又译伽坚茶寒殿,揭揭察哈殿,意为“明亮白色殿”。位于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北70里。太宗九年(1237)营建于揭揭察哈译(今察罕泊)南,以湖命名,又名扫邻城。春季,诸汗驻跸于此,
①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又称乙弗勿敌国、乙弗国。晋代分布于西海(又称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之鲜卑秃发氏,南界吐谷浑。有部众万余落。因居青海,首领称青海王。风俗与吐谷浑相
旧时云南耿马、孟定地区傣族土司衙门的地方官吏。相当于一乡之长。有大小等级之分,大圈官管小圈官,相当于地方大小头人,由土司委任,新爷具体统辖。在政治上行使管理所属地区各寨的行政权,处理诉讼案件;在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