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科尔呼图克图二世
见“允天嘉木措”(402页)。
见“允天嘉木措”(402页)。
13世纪藏传佛教僧人。青海第一代西纳活佛世系之喇嘛。宋淳祐十一年(元宪宗元年,1251),八思巴谒见忽必烈后,由其陪同返西藏受戒。事毕又将八思巴送回。忽必烈即位后,建总制院(后改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
渤海王国置。为东京龙原府庆州辖县之一,“永安”与“英安”音近,今有人认为县治故址即今吉林省珲春县西北英安村。辽太祖灭渤海后,迁其民于今内蒙古敖汉旗东北,仍用其原名置县治之,属辽降圣州。
清代书画家。字镜芝。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人。回族。县诸生。约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人。工诗、书、画,时有“郑虔三绝之目”。尤善篆、隶,见重于学使、书法家何绍基。著有《金石府韵府》行世。
见“耶律秃花”(1313页)。
1761—1837清代思想家、教育家。字诚方,号平泉。河南禹州人。回族。明大臣马文升后裔。曾任封邱县、巩县教谕。其学说师承陆象山、王阳明,又颇有黄老之风。主张政治要向权略智数方面发展,处世要注意祸福、
即“额尔德尼昭”(2535页)。
清代咸丰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倭里罕,又称倭里罕和卓,倭里罕条勒,为张格尔弟巴布顶之子。咸丰(1851—1861)初年以前,曾多次伙同卡塔条勒(迈买的明)、铁完库里和卓等煽动叛乱,均以失
见“昆都力哈”(1410页)。
1688—1755清朝皇子。满族,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贝子。五十年,从康熙帝巡视塞外,自是辄从,深为康熙帝所爱。五十七年(1718),以抚远大将军,征
参见“附邻”(12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