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签订的第一个界约。即《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亦称《黑龙江界约》,习称《尼布楚条约》。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政府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与沙俄首席全权大使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自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起,沙俄殖民者乘中国明、清王朝易鼎局势动乱之机,积极向黑龙江流域扩张,掠夺、烧杀我达斡尔等族人民。清政府初欲通过外交途径求得解决,但多次努力均无成效,沙俄侵略者有进无退,清遂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行自卫反击,收复雅克萨城,迫使沙俄接受和谈。经过俄方代表多次讨价还价,索额图根据康熙帝的最后划界方案作出让步,被俄方接受,于九月七日签订此条约。凡6款。主要内容:规定中俄东段边境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发源处顺石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东至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介于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的土地及川流如何划分,待日后查明再议;自条约签订之日起,两国人民凡持有护照者,可过界往来,并许其贸易互市。该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中国收复了被沙俄侵占的一部分领土,制止了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进一步侵略扩张。

猜你喜欢

  • 那木按

    见“卫达尔玛诺木欢”(139页)。

  • 昆都仑歹成台吉

    见“青把都儿台吉”(1282页)。

  • 伯格哷逊

    见“癿加思兰”(816页)。

  • 詹彬

    清朝诗人。字舜辑,号玉亭。安徽宣城(今宣城县)人。回族。幼年贫苦,随父就读古寺中。雍正五年(1727)为荐举,授贵州镇远知县,署印江县事。督管军务,惩办贪官豪绅,排解汉苗纠纷,安抚苗民,深得民心,升大

  • 乞丐差

    旧时西藏※三大领主对乞丐也要征敛的劳役、实物或货币差。包括:一、向其领主缴纳的※人役税;二、领主修寺院、私宅和庄园时须作数日小工或交代金;三、如在※传召法会期间行乞,须事先从※铁棒喇嘛处购买乞讨证;四

  • 拖日气

    小雪橇。赫哲语音译,亦作“拖拉气”,意为“狗爬犁”,因以狗挽拉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冬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出现历史很早,元代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据《元史》载,

  • 罗殿国

    古国名。一作罗甸国、罗国、罗施鬼国。唐宋时期牂牁地区乌蛮所建地方政权。唐开成元年(836),鬼主阿珮内属,被封为罗殿王,世袭爵,领罗殿国地,辖今贵州罗甸、贞丰、册亨、兴义、普安、普定、安顺、贵阳等地,

  • 强尔记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授予的学位名。又译作“巧尔气”。意为“经律论兼通者”。地位在※阿棱经巴”之上。如绥远(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有巧尔气的活佛,即因其精研三藏获此学位。他所建立的寺庙亦以其学位之名命名为“巧尔

  • 兀良哈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作兀良合、兀良合惕、兀良罕、兀良孩、嗢娘改等。辽代已见于史载,称“斡朗改”,为辽五十九属国之一,辽置斡朗改国王府治之。分二种,一种为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部众为成吉思

  • 拉旺巧列朗结

    明代藏传佛教高僧。西藏地方第穆呼图克图三世。藏族。为西藏工布地区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出生于聂赤仲钦。随帕巴拉通瓦顿丹剃度出家,从巴索·拉旺却吉坚赞受比丘戒。曾多次聆听四世达赖云丹嘉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