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地延
十六国时期鲜卑乙弗部首领。率部驻牧于西海(又称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南界吐谷浑。因居青海,号称青海王。初依附于吐谷浑,为渠帅,后归降西秦,封安北将军。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受西秦河南王乞伏炽磐命,与冠军将军翟绍攻破吐谷浑别部帅句旁于泣勤川(又作泾勒川),俘获甚众。后举兵反。十四年,复率两万余户降西秦,封建义将军。不久卒,弟他子立。
十六国时期鲜卑乙弗部首领。率部驻牧于西海(又称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南界吐谷浑。因居青海,号称青海王。初依附于吐谷浑,为渠帅,后归降西秦,封安北将军。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受西秦河南王乞伏炽磐命,与冠军将军翟绍攻破吐谷浑别部帅句旁于泣勤川(又作泾勒川),俘获甚众。后举兵反。十四年,复率两万余户降西秦,封建义将军。不久卒,弟他子立。
藏语音译。俗称“译字房”。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土司衙门文书的称谓。负责官寨内的一切书信、便条等各种缮写工作,兼掌全境纳粮名单。原有两户轮流供职,世袭,后又增加1户,非世袭。每户1月轮换1次。任职期间,
?—1731清代蒙古王公。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郡王※萨穆扎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三十八年,以追击察哈尔部之巴尔呼逃众,受嘉赏。五十五年(171
英军侵入西藏后,清朝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赏张荫棠副都统衔,以驻藏帮办大臣赴西藏整吏治,安边境。其以安边之要,首在察吏,首先弹劾驻藏大臣积弊,将有泰为首之数名满、汉、藏官员革职,并以“启发民智,日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1859页)。
见“麻达”(2097页)。
清代伊斯兰教著作。全称《天方五功释义》,亦称《一斋五功义》。刘智撰。63章。该书用中国儒家性理学说解释伊期兰教念、拜、斋、课、朝“五功”及其意义。分三部分:前七章综述“五功”之原因,中二十五章以仪、法
见“萧兀纳”(1992页)。
中共绥远省委领导下的一支蒙古族抗日游击队。1939年秋,于内蒙古土默特旗在※绥蒙游击大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李森任队长。1940年由高凤英接任。贾力更、徐秉智、彭光华、奇峻山先后任指导员。队伍不断扩大。
彝语音译。解放前四川凉山昭觉滥坝等地彝族奴隶社会的财富级别之一。又作“苏沙”。意为“拥有极少的财产”。为下等户。根据每户占有生产资料和单身奴隶的多少,由本家支议定而划分,以便在冤家械斗调解后分担赔命价
?—1782清朝将领。满族。马佳氏。一等伯※和起子。初隶满洲镶蓝旗,后因功以本佐领抬入满洲正黄旗。父死,袭一等子,授三等侍卫。乾隆三十六年(1771),袭佐领。三十七年,随护军统领明亮征金川,攻甲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