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
简称乌撒宣慰司。元边疆地区军政机构。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置,属云南行省。在乌撒路(今贵州威宁一带),辖境包括今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南部部分地区。统治乌撒、乌蒙(今云南昭通)、东川(今云南会泽)、芒部(今云南镇雄北)四路诸少数民族。今保存在《元文类》所收虞集《经世大典序录》中的《招捕总录》部分内容,记元廷对此四路少数民族进行招服及镇压之事甚详。
简称乌撒宣慰司。元边疆地区军政机构。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置,属云南行省。在乌撒路(今贵州威宁一带),辖境包括今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南部部分地区。统治乌撒、乌蒙(今云南昭通)、东川(今云南会泽)、芒部(今云南镇雄北)四路诸少数民族。今保存在《元文类》所收虞集《经世大典序录》中的《招捕总录》部分内容,记元廷对此四路少数民族进行招服及镇压之事甚详。
三国时期略阳清水氐王的称号。东汉建安(196—220)年间,清水氐帅杨腾(一说杨驹)迁居仇池山(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一说成县西北)。因山上有平地百顷,遂以百顷为号。杨腾之后杨千万被曹魏封为百顷氐王,有众
清官署名。内务府武备院设,为皇帝披挂铠甲。设司函长1人(函,指护身铠甲)、副司函长1人,下置司函※拜唐阿(执事人) 5人、承应人6名。逢皇帝出巡、狩猎或阅兵,御用甲胄例由武备院预备装运随行。需穿甲时,
唐末吐蕃奴隶平民反抗奴隶主的斗争。会昌二年(842),达磨赞普被叶尔巴僧人拉隆贝吉多吉刺杀后,贵族大臣分别挟持其2子,常年争权混战,社会矛盾尖锐。咸通十年(869),奴隶及平民不堪奴隶主的世代残酷压迫
1903—1956革命活动家。蒙古名都楞仓,字雁秋。内蒙古原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人。蒙古族。热河师范学校毕业。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官监军。习边事,多计谋,常领兵侵宋环、庆等地。宋攻取所守安疆砦,惧失地罪。宋经略司孙路使人招降,遂携同子襄渠及家人,部族2700人,马、驼、牛、羊40
1594—1651清初将领。满族。舒穆禄氏。世居珲春。库尔喀部长郎柱子,大臣杨古利弟。初封佐领,隶正黄旗满洲。后金天聪八年(1634),与都统图尔格统左右翼军,略明锦州,晋护军参领。随皇太极伐明,克保
近代爱国志士。安徽省寿县人。回族。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同盟会员,随柏文尉至安庆,任三十三军混成旅旅长。曾参加讨伐袁世凯,失败后隐居上海,为青帮第二十一代帮主。借势,重返安庆,广收门徒,成为黑社会头领。
见“白眉可汗”(606页)。
见“忽鲁爱卫”(1490页)。
唐代壮族地区摩崖碑铭。简称《大宅颂碑》。唐韦敬辨撰。敬辨为澄州(今广西上林)首领,壮族,曾任廖州(今广西上林等地)刺史。碑完好,今存广西上林县澄太乡麒麟山麓石牛洞。刻于永淳元年(682)。碑高9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