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地域最大。其王巂辅首卒,无子,弟佉阳照立,卒,子照原立,后丧明,子原罗质于南诏(蒙舍诏)。南诏第四世王蒙归义(皮逻阁,728—748年在位)密有兼吞之意,归还原罗,
书名。元余阙(1303—1358)撰,门人郭奎、张毅辑。9卷。阙,先世为色目人,居武威,父官庐州(今安徽合肥),遂为庐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元统元年(1333)进士,累官淮南行省左丞,分守安庆,至正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史称其族“多勇健”(《晋书·北狄·匈奴传》)。晋代,屡聚众反抗朝廷。
撒拉语音译,意为“解开辫子”、“改变发式”。亦称“哭嫁歌”、“哭婚调”。旧时撒拉族姑娘出嫁时,向母亲、长辈哭诉苦衷的一种歌。流行于青海等地。以句首“撒赫斯”而得名。没有固定的曲调。当新娘前往男家完婚梳
旧厅名。在今黑龙江省南部。辽肇州。元肇州屯田万户府地。明撒察河卫。清为郭尔罗斯后旗地。光绪三十年(1904,一作三十二年,1906年),以该旗垦地置此厅,治古城。为清实行放垦,割蒙旗土地而设的行政区划
参见“旱摆夷”(1080页)。
书名。明彭汝实辑。2卷。嘉靖十四年(1535)辑成。卷一为俞夔等同年所录的《会勘录》,记四川盐井卫左、前二所(均在今盐源县境)与云南永宁府(今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地区及以北一带)纳西族土司自明初以来因争
即“安树德”(909页)。
见“裴罗将军城”(2448页)。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境。永乐七年十二月(1410、1),其首领南剌约思等入朝贡马,赐以钞、币、袭衣等。九年(1411),再入朝。洪熙元年(1425),其族国师班丹星吉率22人来朝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