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什巴里
见“别失八里”(1070页)。
见“别失八里”(1070页)。
1616—1678明末清初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青海措玉。11岁从圣·噶登巴受戒,入寺学经。15岁为隆务寺法相扎仓第一代僧沅。17岁往安多各大经院巡回辩经。28岁从圣·噶登巴受具足戒。31岁赴西
唐羁縻州名。故地在武威南閤门川(今青海大通河一带)。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内附之吐谷浑部落入居唐境后,相继散徙各州。其迁至此地者,置州以辖之,隶凉州都督府。
碑铭。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边将军兆惠撰。记述作者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起,奉命率师征讨大小和卓木经过。于喀喇乌苏之战记叙尤详。是研究平定布拉尼敦、霍集占叛乱的第一手资料。碑原立于叶尔羌(今
即“张彤柱”(1179页)。
即《南诏中兴画卷》,因该画由图画卷和文字卷两部分组成,故称。文字卷长达2500余字,是对画卷的注释和补充。详见“南诏中兴画卷”(1597页)。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济尔马台河源。东至奎屯岭接本部中前旗界,西至察罕苏木接本部中右翼末旗界,南至呼济尔图接赛音诺颜旗界,北至齐齐尔里克河接札牙班第达呼图克图界。不划分佐领。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首任
犴皮套裤。鄂温克语音译。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狩猎时穿的传统套裤。有带毛和去毛的两种,此为去毛的,春秋季穿用;有毛、毛朝外的名“奥老黑”,冬季穿用。
元代藏传佛教大寺。一作护国仁王寺、仁王护国寺。《佛祖历代通载》:元世祖尝问帝师八思巴:修寺建塔,有何功德?帝师云:福荫大千。遂建仁王护国寺,以镇国焉。至元七年(1270)兴建,十一年(1274)建成。
1604—1636清初将领。又作萨哈廉。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大贝勒※代善第三子。通晓满、汉文字,战功卓著,政多建树。初授台吉。后金天命十年(1625),统兵援救蒙古科尔沁部,拒察哈尔
清代刻书家。字惠泽,号云峰。四川成都人。回族。童年肄经,服膺伊斯兰教义。倾倒于王岱舆、刘智等人之著作,博览群经。年长,即以“广布其教”为志,历览伊斯兰教经籍注释名书,悉付剞劂。道光二年(1822)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