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佤语

佤语

我国佤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佤族有351974人(1990),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沧源、西盟、孟连、澜沧、双江、耿马、镇康、永德等县。国外的佤族主要分布在缅甸境内。佤语有如下特点:单辅音有38个(其中ts、tsh两个是拼写借词的),复辅音有16个。塞音和舌面塞擦音都分清浊,除清擦音f、s、h和喉塞音?外,所有辅音都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单元音有18个,复合元音有32个。辅音都可以居于音节的开头,居于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p、—t、—k、—m、—n、—η、—?、—h共8个。单元音和复元音都可以带辅音韵尾。因此,音节数目相当多,但结合形式整齐,很有规律。词汇以单音节词根为主,复合词以词根复合法为主要的构词方式。附加成分较少。有一部分单音节词用变换辅音、元音的办法表示人称代词的双数与复数、指示代词的近指与远指、不同的词性以及动词的他动与自动等。如(咱俩),(咱们);p in(扫),bih (扫帚)。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后。主语、谓语在不同语气的句子里位置不一样。表示陈述、祈使或感叹的句子,一般是主语在谓语之前。疑问句一般是主语在谓语之后。佤语分为巴饶克、佤、阿佤3个方言。这3个方言以分布情况大致与佤族的自称和地理分布相当,聚居在阿佤山区边缘地带的沧源、澜沧两县以及与这两县毗邻的耿马、双江等县的佤族自称parauk (巴饶克),为巴饶克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21万;聚居在阿佤山地带的西盟、孟连两县及与这两县毗邻的澜沧县部分地区,自称(阿佤);等的为阿佤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9万;杂居在永德、镇康两县的佤族自称(佤),为佤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5万。

猜你喜欢

  • 莫啻色卜伯克

    参见“茂特色布伯克”(1332页)。

  • 东三省舆地图说

    书名。※曹廷杰撰。光绪十三年(1887)成书。为作者有关东北地理、考古及民族等方面的学术札记,如对肃慎国、得胜陀碑、完颜娄室碑、金上京、三姓、白城、韩州中俄东段边界说等历史地理的考述。所附“条陈十六事

  • 蒙古斯坦

    地名。见于《拉失德史》。汉译又作“蒙兀儿斯坦”(参见※蒙兀儿),意为蒙古人的地方。为※东察合台汗国基本组成部分,其地域,东起阿尔泰山,西到塔拉斯河之东的沙漠,北界塔尔巴哈台山至巴尔喀什湖一线,南包天山

  • 景颇语支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语支之一。主要分布在中缅边境和中印边境东段一带。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的洛渝和察隅地区。使用人口不足5万。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缅

  • 庆阳之战

    明朝和元军的一次重要战役。洪武元年(1368),明军攻取元大都(今北京),北定中原。明太祖旋命大将军徐达等移师晋、秦,与副将军冯宗异等会合,取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二年五月,庆阳(今甘肃庆阳)元将张良

  • 道同

    ?—约1380明朝官吏。蒙古族。元末居河间(今河北河间县)。自幼习读汉文史籍,事母以孝闻名。洪武(1368—1398)初,被引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后出任广东番禺知县。时番禺混乱,军卫横行,豪强欺民,前

  • 伊勒都齐

    ?—1677清朝将领。世居察哈尔。蒙古族。姓莽努特。天聪年间(1627—1636),率众投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授护军参领。天聪八年(1634),随皇太极征明,由宣府入边,率所部攻克12堡。崇德五年(

  • 欧拉拉

    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农业祭典。时间在八月上旬,正值谷物开花结实季节,人们惧怕冰雹、大风、天旱和病虫害。故举行隆重祭典。祭时剽牛,由“贝马”(巫师)念祷词,大意是:现在稻谷已经扬花,我们将这头牛献给祖先

  • 寇漫汗国

    东北古国名。一作寇莫汗国。初见于《晋书》,谓挹娄西与其境相接(《翰苑》引三国人鱼豢撰《魏略》文中也有是语,日本学人认为此《魏略》乃《肃慎国记》之误)。史无专传,近世学者多数认为,北魏之豆莫娄、唐之达莫

  • 允礼

    ?—1738清朝宗室、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圣祖※玄烨第十七子。雍正元年(1723),封果郡王,管理藩院事。六年(1728),晋亲王。七年,管工部事。次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1733),授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