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依玛坎

依玛坎

赫哲语音译,意为“故事”。赫哲族民间口头相传的一种古老说唱文学。最为群众喜闻乐听,类似汉族北方的“大鼓”,南方的“苏滩”。用词合辙押韵,如同诗歌。长的可说唱多日,短的也能说唱数天。内容大多是歌颂英雄复仇事迹、美丽富饶的家乡,述说青年男女的纯朴爱情、部落间的战争和兴衰及在战争中因萨满施神术而获胜等等。形式自由,说一段唱一段,说是叙述情节,唱的多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唱有固定曲调,称“依玛坎调”,包括慷慨雄壮的青年调,苍劲豪放的老翁调,轻柔委婉的少女调等,以表达故事中各种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均无伴奏。

猜你喜欢

  • 仲巴呼图克图

    清代西藏扎什伦布寺总管。藏族。其母为拉达克王之女。六世班禅※罗桑贝丹意希之兄。为管理班禅商上事务的商卓特巴。乾隆四十五年(1780),陪班禅入京祝贺乾隆帝七十寿辰,赐“额尔德木图诺门罕”名号。班禅于北

  • 师子

    即“亭独尸逐侯鞮单于”(1718页)。

  • 苽咂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天顺七年(1463),其族众2000余人围攻西固城千户杀川寨,捕杀官军。陕西总兵官梁瑶等奏请调河州卫官军千名剿之。事平,其族人柴竹窝邪等于成化十一年(147

  • 上四工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即街子工(撒拉语为安吐里,意为“六家村”)、查加工(撒拉语为奥提根,意为“高处”)、苏只工(撒拉语为阿勒吐汉都,意为“六街道”)、查汉大寺工(撒拉语为奥勒米尺德,意为“大礼拜寺”)。

  • 迈玛特玉素普

    见“玉素普和卓”(477页)。

  • 韦同烈

    ?—1451明景泰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兴隆(今黄平)人。苗族。景泰元年(1450),自称苗王,率数万苗众反征粮征款、滥派杂役,攻城池,杀官吏。围兴隆、新添(今贵定)、平越(今福泉)、清平(今凯里)等

  • 章嘉呼图克图二世

    见“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 三抬教派

    见“赛来费耶”(2469页)

  • 红教

    藏传佛教(喇嘛教)宁玛派之俗称。因该派僧人以红袈裟为僧装、戴红帽,故称。详见“宁玛派”(627页)。

  • 大和卓木

    见“布拉呢敦”(4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