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俺答汗贡马图卷

俺答汗贡马图卷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致明神宗的贡表附图。隆庆五年(1571),※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王、通贡、互市协议,史称※“俺答封贡”。明朝给俺答汗所属各部规定了贡使人数(合计150人)、贡马数额(合计500匹)、贡道(从大同、居庸关验入)和贡期(每年一贡,于春月或万寿节入贡)。届时,许贡使60人,持贡表、进御马30匹入京,其余留塞上款待候赏。此后俺答汗等每年入贡不绝。俺答汗命画师将其宫廷、城镇、行进中的贡使队伍精心绘制成图卷,于万历八年(1580)随同贡表进献明神宗。表文以加识点的标准蒙文和汉文合璧工楷书写而成。图卷为工笔立体绘画长卷,描绘了俺答汗的宫廷生活、贡使从土默特地区往北京入贡所遵循的途程,是一件绘画式的地图。其宫廷为一豪华毡帐,设于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城南,俺答汗及其夫人端坐帐中,近侍、骑从和马匹分立帐外,诸乐师手持管弦和打击乐器奏乐,背景有汉人建筑的※板升(房舍)和峰峦重叠的大青山。穿戴齐楚的贡使赶着矫健的马群行进在崎岖的山道上,远处是蜿蜒的长城、城楼和城镇。其景物精细入微,人物惟妙惟肖,展现出游牧民族的生活及塞外风光,反映了画师们的高度技艺和洞察力。它是蒙汉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晶,是研究明代蒙古族和蒙汉关系的珍贵历史画卷。台北新新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的《中国历史图说》第10册印制了其局部画面。

猜你喜欢

  • 沐庄

    明将沐英在云南德宏户腊撒地区建立的私庄。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将沐英发兵征麓川,占领户撒、腊撒后在此屯兵,并把该地划为私庄,故名。分户撒、腊撒为二甲,故又有“沐二甲”之称。当地为阿昌等民族聚居区

  • 多览葛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多滥、多滥葛、多腊葛,元代汉文史藉作帖良兀、田列克、帖良古惕,明代称帖列固秃。游牧于薛延陀东,居同罗水(今土拉河)。先后附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

  • 亦力克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又作亦里克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伊拉喀卫,并说清代有伊拉喀站,在齐齐哈尔东北354里。

  • 塔亭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塔克题音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今有人考定在黑龙江下游右岸塔巴赫附近。

  • 元代铜火枪

    ***之一。蒙古军队使用的火器。1974年8月在西安东关景龙池巷南口外出土的火枪。用青铜铸造,长26.5厘米,重1.78公斤。因其轻而小,所以叫手火铳。铳体分为铳管、药室和尾銎三部分。是元代中期晚期铸

  • 低嗨

    京语音译,又作“寄赖”。旧时京族社会一种经济协作关系,类似帮工。流行于广西防城县的巫头、山心等京族地区。分剥削型和互助型。前者出现在地主阶级和贫苦渔民之间,由占有渔箔(捕鱼工具)或投标使用渔箔的地主雇

  • 答里忽

    ?—1309或1310察合台汗国第十一代汗。又译达里忽、塔里忽。孛儿只斤氏。不里孙。至大元年(1308)宽阇汗死后夺得汗位。因信仰伊斯兰教,遭笃哇诸子反对。至大二年(1309,一作三年),为笃哇子怯别

  • 阿底峡

    982—1054吐蕃佛教后弘期进藏之印度高僧。初名达瓦宁波。梵文名迪巴嘎热施咱纳,藏文译作贝玛梅泽益西,意为“吉祥燃灯智”。藏史通称其为“觉卧杰阿府峡”,意为“佛王阿底峡”,简称“觉卧杰”(佛王或尊圣

  • 吹吹腔

    白族戏剧。是在※大本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唱腔有20多种,唱词基本上仍采用“七七七五”(前3句7字,后1句5字为一段)的民歌形式。唱腔曲牌按生、旦、净、丑划分。演唱时主要以白族民间乐器唢呐伴奏,配有锣鼓。

  • 三抬教派

    见“赛来费耶”(24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