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傣语

傣语

我国傣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元江和新平四个自治县以及临沧、沧源、双江、镇康、金平、景谷、景东、元阳、红河、绿春、永红、马关、武定、文山、河口等县。使用人口有80余万。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和越南。我国不同地区的傣族,使用着四种形体不同的拼音文字。傣语分为西双版纳、德宏、金平和红金4个方言。德宏方言内部分为3个土语;红金方言由5个独立土语组成。西双版纳方言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方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州以外的耿马、双江、沧源、镇康、景谷和景东等县;金平方言分布于金平县及越南的莱州一带自称傣端的地区。红金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和沿江流域一带以及金沙江畔的傣族地区,这个方言分布范围广,但使用人口较少,只占傣族人口总数的15%。使用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的人口,占傣族人口总数的83%。使用金平方言的人数国内不足两万。语音声母主要是单辅音,个别土语有一套颚化声母,个别方言、土语有少量唇化声母。个别方言有浊塞音声母b、d塞擦音声母少。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和—i、—u、—щ、—m、—n、—、—p、—t、—k、—等韵尾组成。元音有a、 i、 e、ε、u、 o、ɔ、Ɯ、ə9个。韵尾前的元音,只有a分长短,红金方言的个别土语,在韵尾前的a也不分长短,并且有的土语的e和ε、ɔ和o,щ和ə已合并为3个元音;而且6个辅音韵尾也不齐全了,有的保留5个,有的保留4个,最少的只保留—,其余的都已脱落。西双版纳方言无—щ。而—韵尾仅西双版纳方言有。声调一般有6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德宏方言和红金方言内有4个土语,阴平调以古全清声母为条件分化出一个调,有3个土语的阴上调和阳去调或阴上调和阳上调合并。有的方言、土语,由于吸收现代汉语借词而增加了几个声韵母。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傣语的句子,可以分析出一层、两层到多层的词组,词组里实词与实词的组合次序,是中心词在前为主,比如以名词为中心的限定词组、支配词组、补充词组,补充词组中的中心词都在非中心词之前。量词丰富,典型的量词除计量外,还可以标明事物类别、性质,替代它统摄的名词接受各类实词或词组的限定,作名词与名词限定成分的中介等。名词、量词和数词同时出现时,其词序有两种:(1)名一数一量,(2)名一量一数“一”。动作的时间和情貌,是在动词前或后加情貌助词或副词表示。词汇本族固有词汇大多是单音节词,复音的单纯词较少,三个音节以上的单纯词多是从巴利语中吸收的借词。并列四音格结构十分丰富。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汉语借词以单音节居多。近代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文化用语。西双版纳和德宏方言中有一定数量的巴利语、梵语借词。傣语是傣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不论内地还是边疆地区的傣族民众,会讲汉语的人数在日渐增多,有很少数人转用了汉语。同时,居住在傣族周围的其他民族也有兼懂傣语的。

猜你喜欢

  • 瑚图灵阿

    ①(?—1779)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多罗贝勒僧衮扎布长子。尚郡君,封多罗额驸。乾隆二年(1737),赐双眼孔雀翎,命御前行走。七年(174

  • 伊萨克

    ①(?—178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哈密人。札萨克郡王玉素布次子。乾隆三十一年(1766),奉父命护送哈密移民500户赴伊犁屯田,授二等台吉。次年,父死,受命袭爵。三十六年(1771),偕吐鲁番郡

  • 珠敦河卫

    见“诸冬河卫”(1951页)。

  • 乌尔秃布

    蒙古国时期朵豁剌惕部首领。又译乌尔土木。13世纪时受察合台之封,获得天山以南曼朵赖·苏雅(意为向阳区)的大片土地,北达伊塞克湖,西抵费尔干,东至哈喇沙尔。被成吉思汗封为异密(官人),赐予7种特权,其中

  • 符彦通

    五代末宋初叙州少数民族首领。叙州(今湖南黔阳西)人。原为叙州蛮首领。楚王※马希范死后,马氏兄弟内讧。乾德三年(965),因与武陵帅※马希萼通好,受派遣率朗、辰等州诸族攻长沙,夺※马希广权位。陷长沙,得

  • 香巴噶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玛尔巴弟子琼波南交创建,其系一瑜伽行者,在后藏香曲河流域建寺传法,因以得名。其弟子建桑顶寺和葭寺,形成两个支系。该派以胜乐、喜金刚、摩诃摩邪、集密及怖畏金刚等五部本续(密宗)为主要法

  • 文献通考

    书名。元马端临(1254—1322)撰。348卷。始撰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前后,大德十一年(1307)成书。全书以杜佑《通典》为兰本论述历代典章制度,上起三皇五帝,下迄南宋宁宗嘉定(1208—1

  • 邓柯

    地名。原为邓柯府,东界甘孜,南至同普,西接西宁、玉树,北连石渠,由德格、林葱、春科三土司属地合并而成。属德格土司。为康藏北道之咽喉,系一游牧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德格土司兄弟争袭时,该地土司曾

  • 普济验方手册

    书名。蒙古药学著作。内蒙古鄂托克旗医师敖斯尔于20世纪初用藏文写成。全书44页。手抄本。是载有临床施治解说及验方的袖珍验方集。

  • 三罗喇嘛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名僧。又名三剌喇嘛、海喇嘛。全称海喇嘛桑杰扎西,清代文献译作“桑儿加查实”。藏族。西藏山南卓垅地区人。早年离家至青海湖海心山长期修行,遂有“海喇嘛”之称。后率族迁居碾伯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