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宏

元宏

467—499

北魏皇帝。471—499年在位。又称拓跋宏。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李夫人为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李惠之女。自幼由冯太后抚养。献文帝皇兴三年(469),立为皇太子。五年,受父禅即位,改号延兴。尊父为太上皇,国之大事仍奏闻于父。六年(476),父卒,尊冯太后为皇太后临朝听政。太和十年(486),始服衮冕,朝飨万国。十四年(490),太后卒,才完全独立处理政事。史称其聪敏勤学,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常亲草诏册,另有文章百余篇。在位期间,曾镇压诸地民变,数败柔然、吐谷浑,迫使契丹、库莫奚、地豆于、勿吉、龟兹等奉贡。太和四年(480)后,屡与南朝齐交兵,并亲率冀、定、瀛、相、济5州兵20万攻齐,占领沔北5郡。鼎力改革,效法南朝,改定官制、礼仪,更律令,严法制,提倡务农积谷,考核官吏。八年(484),实行百官俸给制。九年,颁均田令,改革租调力役制。十年,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亲政后,为适应在中原的统治,进一步采取汉化措施。十七年(493),决定假南征之名,行迁都洛阳之实,宣布伐齐,亲率30万大军南下。翌年,迁都洛阳。十九年,规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提倡着汉服、说汉语,禁止在朝廷说鲜卑话,违者免官。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二十年(496),下诏定姓族,改帝姓拓跋为元氏,太祖以来八大著姓,皆改为汉姓,根据各宗族的官位,分别列入姓或族,并为汉人定姓族,以门等高低品人举才。自娶汉族大姓女为妃,以示提倡。诏改长尺大斗,颁行天下。铸太和五铢钱,通用于京城及诸州,规定百官俸禄,皆准绢给钱。改革中,屡遭守旧势力反对,遣兵平息穆泰等谋乱,处死皇太子元恂。其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有利于鲜卑族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缓和及增强各族联系。太和二十三年(499),率兵南征,染疾,北返,途中卒于谷塘原行宫(今河南邓县东南)。谥孝文皇帝,庙号高祖。

猜你喜欢

  • 罗卜藏青饶汪曲

    ?—1872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曾任噶丹赤巴。咸丰四年(1854),为五世达赖喇嘛经师。同治元年(1862),赏“阿齐图诺门罕”名号,并其转世者。三年(1864),受命办理达赖喇嘛商上事务。精

  • 斡勒忠

    1133—1203金官员。本名宋浦。盖州(治今辽宁盖县)人。女真族。姓斡勒。通女真、契丹字。历任兵部、枢密院、尚书省令史,由大理寺知法,迁右三部司正。练达边事,尝奉命使北边部族,得马4千余匹而归,金世

  • 元天穆

    ?—530北魏末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游击将军元长生子。善骑射。年二十,任员外郎。孝昌(525—527)中,以太尉奉使北上慰劳镇压六镇义军之广阳王元渊等。路经秀容川,结识尔朱荣,约为兄弟。未几,

  • 和勇

    ?—1474明朝将领。蒙古族。原名脱脱孛罗。东蒙古(鞑靼部)太师※阿鲁台孙,※阿卜只俺子。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被瓦刺击杀后,随父归降明朝,居京师(今北京)。次年,父卒,袭指挥使。后积功至都督佥

  • 带突

    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计算长度的单位,见“带鲁”(1607页)。

  • 南凉武王

    见“秃发乌孤”(1084页)。

  • 麦兰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迹作穆伦河卫。永乐四年(1406)十一月,必轻窝虎河、阿罗麓、麦兰河等处女真首领砍木里、速同哥、我里哥、黄脱因等130人入朝贡马,明廷以其居地置此卫。正统十一年(1446

  • 蛮峒

    见“峒蛮”(1646页)。

  • 广平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皇庆元年(1312),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术曾孙阿儿剌氏木剌忽受封。哈班、阿鲁图、咬咬袭封。

  • 涿邪山

    即“涿涂山”(2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