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一吉敦暴动

八一吉敦暴动

延边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1930年※五月斗争以后,延边人民受到革命锻炼,在中共延边特别支部领导下,150余名群众组成铁路破坏工作队,从7月30日至8月1日,先后烧毁和砍断吉敦铁路线上的一些木桥、电信电话设施;赤卫队则趁当地驻军不备,袭击保卫团防所,收缴军警武器,烧毁兵营;黄泥河人民手持“唤起工农”的红旗,游行示威;农民亦组织起来,焚毁豪绅房屋,处决恶霸地主,并没收其粮食分给各族贫苦农民。这次斗争以敦化、额穆两县为中心,扩及吉敦铁路沿线各县及宁安等地。暴动后,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9月建立了中共东满特别委员会,下设延吉、和龙、珲春等县委,继续领导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斗争和抗日武装斗争。

猜你喜欢

  • 国师

    帝王对僧人的封号,亦为僧官名。意为“国人之师”。此称源自印度佛教,北齐时传入中国,文宣帝曾封高僧法常为“国师”。隋、唐至元、明、清均沿用之。隋封佛教天台宗领袖智,唐封禅宗领袖神秀,蒙古

  • 罗布桑朱力特木

    1740—约1811蒙古族作家和翻译家。内蒙古察哈尔左翼镶白旗人。姓卫古特氏。7岁随父学习蒙、藏文。23岁入北京雍和宫当喇嘛,为明安拉布金巴喇嘛的徒弟。36岁时创作《圣人尊卡瓦活佛祈祷瑰宝》一书。39

  • 打拉

    僜语音译。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使用的一种铁砍刀。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和防身武器。多由相邻地区传入,部分自行加工。刀长约50厘米,宽约8厘米。用长方形木板刻出凹槽,每隔约2厘米绕数道细铁(铜)丝,即为刀

  • 旗余地

    旗地红册内所载的余地。清代诸如存留、丈余、旗退、绝户等项旗地的总称。入关初以圈地分给旗人而尚有存留,八旗、内务府等机构陆续清丈出来的余地,丁缺之户退交公中之地,驻防旗人交出在京所受之地,户绝而又无人承

  • 阿力古多兀王

    见“阿力古多”(1219页)。

  • 五指山

    山名。又名黎母山。在今海南省琼中县境,因山有五峰如指,故名。主峰高1879米,“其高际天”,“云雾凝蔽”,为该省第一高峰。群山中散布许多大小不一的丘陵和河谷盆地,有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历史上就是黎族的

  • 把实

    即“榜什”(2420页)。

  • 骲箭

    一作骲头箭。古代,凡箭镞用骨制成者称此。清代内务府武备院特设一种箭匠承制,称“骲头作”。镞是用木制成的一种特殊装置(以椭圆形长约1寸的木头,凿成中空,侧起4棱,棱间各钻1孔),发射时受风则鸣,所以也称

  • 拓跋思泰

    ?—721党项羌拓跋部首领。一说即拓跋赤辞之侄拓跋思头。唐玄宗时任右监门卫将军、静边州都督,充防御部落使。开元九年(721)六月,参与唐朝围剿六胡州的起义,战死于是役。玄宗下诏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

  • 三边回汉支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队伍。成立于1947年1月。由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委派何广宽、梁大钧等在盐池县的红井子、余庄子、内蒙古的三段地等三个点,组织的三个小部队,会同金三寿在定边组织的回民武装合编而成。有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