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角鼓戏

八角鼓戏

满族传统的戏剧艺术形式。明末至清中叶,由击八角鼓演变而成。清末流行于今北京、沈阳及呼和浩特等地。八角鼓是满族击打乐器,为鼓书、单弦等曲艺伴奏。明嘉靖、隆庆间(1522—1572),北京有击八角鼓“擅绝一时”的刘雄。康熙至乾隆间(1662—1795),吸收元、明杂剧及诸宫调剧目、曲牌及其表演形式,将坐唱发展为走唱形式。乾隆时盛行于八旗军中,后流传于民间。鼓调分正调和越调两种。正调的主要特点是由角色进行表演,分生、旦各种行当,韵白话,穿戴行头,模仿京剧化装,各角色唱腔固定。以二胡、三弦、四胡、四块瓦、吊扁钟等为领弦乐器。越调是流行于北京、沈阳等地的单弦和唐山、天津的时调,表演者以八角鼓领弦,伴以三弦等乐器。

猜你喜欢

  • 恩格德尔

    ?—1636清初将领。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达尔汉巴图鲁子,原为内喀尔喀五部之一巴约特部首领,游牧于西喇木伦河流域。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三十四年,先后入觐努尔哈赤,以贝勒舒尔哈齐女妻之,封额驸

  • 罗布藏旺布札勒三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1859页)。

  • 阿史那瓌

    即“默啜”(2551页)。

  • 勐海土把总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明永乐间(1403—1424),奢陇法食邑于勐海。清雍正时(1723—1735),叭弄版纳以功授土便委职,隶勐阿土把总。其后人诏雅合与刀柱国争袭,引起勐遮,顶(景)真

  • 耶沙

    彝语音译。解放前四川凉山昭觉滥坝等地彝族奴隶社会的财富级别之一。又作“苏沙”。意为“拥有极少的财产”。为下等户。根据每户占有生产资料和单身奴隶的多少,由本家支议定而划分,以便在冤家械斗调解后分担赔命价

  • 楚伦安嘎

    鄂伦春语音译, “楚伦”意为“尖”,“安嘎”意为“房子”。是毕拉尔路鄂伦春人对“仙人柱”的称呼。详见“仙人柱”(571页)。

  • 子合

    西域古国名。见《汉书·西域传》。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为羌族游牧部落。治呼犍谷,即今新疆叶城南库克牙河谷。地产玉石。两汉时属西域都护管辖,居民从事畜牧业,随畜逐水草往来。东汉时有350户,4000人,

  • 腊辰日

    见“粆离尀”(1944页)。

  • 东号

    东汉时烧当羌首领。※东吾之子。东汉永元(公元89—104)初年,父死,袭首领位,将部落徙居安定(今甘肃镇原东南)。末年死,子麻奴立。

  • 米阔鲁节

    岁时节日。“米阔鲁”,鄂温克语音译,“庆丰收”之意。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游牧鄂温克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为迎接节日到来,前几天人们就注意观察天气,进城备办吃喝物品,邀请亲朋好友。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