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牦牛部
唐代吐蕃十部落之一。初主要分布于今甘青川藏区交界处。为藏文“bod ka gyag drug)之对音意义。敦煌藏文文书载:“聂墀(赤)赞普,……做了六牦牛部之王”。据考,似与汉嘉郡旄牛夷有关。又称越巂羌,后西迁西藏高原。
唐代吐蕃十部落之一。初主要分布于今甘青川藏区交界处。为藏文“bod ka gyag drug)之对音意义。敦煌藏文文书载:“聂墀(赤)赞普,……做了六牦牛部之王”。据考,似与汉嘉郡旄牛夷有关。又称越巂羌,后西迁西藏高原。
原始宗教形态之一。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的科学知识极其贫泛,无从理解其生存的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生理机能,认为给人类提供生存环境而又时刻威胁其生存安全的各种自然物和自然力,具有生命、意志和超自
即“小辽水”(150页)。
即“火不思”(392页)。
赫哲语音译,意为“神鼓”。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为萨满的重要神具之一。旧时赫哲族的神鼓有萨满跳神用之神鼓和普通神鼓两种。后者家家都有,为各户祭神时作击鼓祷告之用;有时也用作乐器,击之而歌
?—1815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墨尔丹氏。隶布特哈正黄旗(一作镶黄旗满洲)。乾隆五十二年(1787),以前锋侍卫从征台湾,参与镇压林爽文起义,赐号哲布铿额巴图鲁。五十七年(1792),以护军参领从征
官名。唐置,设于州、镇,掌文书。宋以后渐不用此名,独翰林之属尚相沿不改,书院秘阁设之,掌管图籍。西夏建国前李德明为夏州节度使,授宋朝降人何宽此职,掌总务。清代翰林院亦设,满、汉各1人,从九品。
见“盆奴里国”(1706页)。
见“哈密瓜”(1637页)。
寺庙名。又写作温江多修持寺、温江多无比吉祥扬善寺。地处拉萨西南拉萨河东岸、聂塘对面。建于赞普赤祖德赞时。为赤祖德赞供奉其本尊的神殿。原寺高九层,飞檐九重,汉式歇山屋顶,装饰华美。系由于阗、泥婆罗(尼泊
即“硬杆犁”(2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