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

北魏末年※六镇等各族人民大起义的简称。北魏初期在京都平城北,阴山一带建立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军事重镇,屯兵驻守,居有鲜卑、汉、匈奴、敕勒、吐谷浑、杂胡、江淮之蛮等。正光四年(523)冬,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起义,建政权,号真王元年。六镇“华夷之民”纷起响应,屡败魏军,揭开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序幕。次年,高平镇民赫连恩等推敕勒酋长末※胡琛为高平王,以应拔陵。秦州羌族※莫折太提也率众起义,自称秦王。孝昌元年(525),北魏邀柔然阿那奓自武川西攻沃野,大败义军,并驱20万降众就食于冀、定、瀛三州。同年八月,柔玄镇鲜卑化匈奴人※杜洛周(一说为敕勒人)又率六镇降户举义于上谷(治今河北怀来东南)。其间,稽胡※刘蠡升也在云阳谷(今山西左云县)举兵反魏。次年正月,五原降户※鲜于修礼(鲜卑化丁零人)率北镇流民起义于定州左城(今河北安平县一带,一说即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众至10余万。八月,鲜于修礼被部将所杀,葛荣(一说鲜卑人)继领其众,自称天子,国号齐,建元广安。武泰二年(528)二月,葛荣击杀杜洛周,并其众,占有幽、冀、定、燕、瀛、相等州,有众数十万。八月,葛荣率众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为尔朱荣所破被擒,余众悉降。随着这支起义军的失败,其他各地的反魏斗争也陆续被镇压。起义历时五年,席卷北方,给北魏以沉重打击。

猜你喜欢

  • 罗布藏旺布札勒三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1859页)。

  • 弘化公主

    624—698唐代吐谷浑王妃。唐宗室女。又作弘化长公主、西平大长公主、西平公主。贞观十四年(640),嫁吐谷浑王※诺曷钵,由淮阳王李道明、大将军慕容宝护送至吐谷浑,“资送甚厚”。永徽三年(652),携

  • 泉州三贤、四贤墓

    中国伊斯兰教古墓之一。在福建泉州东郊灵山南麓半山腰。相传,唐武德(618—626)中,默德那国(今麦地那)圣人穆罕默德门徒四大贤人来朝,传教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谒储,四贤我哥仕传教

  • 卡西双火圈

    傣语音译,“卡”意为“奴隶”或“有隶属关系的人”、“西双”即“十二”,“火圈”,为地域划分单位,一般包括几个或十几个自然村。系云南傣族封建领主对附近一些少数民族进行统治和经济剥削的组织。解放前傣族封建

  • 吃姊妹饭

    苗族民间节日。又称姊妹节。源于母系社会氏族外婚制。后相沿成俗,演变成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和第二年三月间举行,各地有所不同。以寨为单位,备酒宴邀请外村寨青年及亲友。宴席上备有五颜六色的糯米饭。进行男女青

  • 焉耆

    西域古国名、地名。西汉时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有4000户,32100人。近海(今博斯腾湖),多鱼。事农业。俗尚葡萄酒,好音乐,事天神。东汉时增至15000户,52000人。约东汉末,并吞附

  • 撒尼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亦作撒米、撒完。彝语音译,意为“平和慈祥的人”。他称撒尼人或撒尼。主要分布在云南路南、弥勒、丘比、泸西、陆良、罗平、宣良、昆明、武定等地。有著名长诗《阿诗玛》等传世。详见“彝族”(25

  • 李合达

    ?—1140西夏将领。契丹族。萧姓。原仕辽,后扈从辽成安公主至西夏。有口才,骁勇善骑射,崇宗留之。始授文思使,转右侍禁,以从征有功,升副都统,赐李姓。夏元德元年(1119),与宋战于统安城,不畏强敌,

  • 巴山

    ?—1673清朝将领。哈达(今辽宁开原东)人。隶满洲镶黄旗。瓜尔佳氏。初任佐领,骁勇善战。天聪五年(1631),从太宗征明,围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六年,从征察哈尔部。八年,授骑都尉世职,任参领。崇德

  • 秽貉

    即“貊”(17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