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分群放牧

分群放牧

蒙古等游牧民族放牧方式。是一种起源甚早,经过长期放牧实践,因畜、因地制宜而形成的放牧方式。先是由大牲畜与小牲畜分开放牧,演变为牛、马、驼、羊分群放牧,继又按同类牲畜的老幼、强弱分群放牧,有不同的羊群、马群。马群一般分为骒马群与骟马群,驼、牛分开放牧,因马群走得快,昼夜均食草,牛群走得慢,三三两两单独行走,骆驼所食草的种类与牛马不相同,故分群放牧可以提高放牧质量,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据《元朝秘史》、《黑鞑事略》等书载,早在蒙古国建立前后,即已存在这种放牧方式。

猜你喜欢

  • 平南

    参见“白朗”(595页)。

  • 乌古邻

    ①见“耶律何鲁扫古”(1329页)。②见“萧陶隗”(1998页)。

  • 班角楞布

    见“班楞”(1790页)。

  • 凤历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廉年号。1201—?。

  • 富色克摩卫

    见“弗思木卫”(670页)。

  • 却图汗

    见“朝克图台吉”(2175页)。

  • 丹玛茨成嘉措

    1587—?明末清初青海地区高僧。藏族。系甘禅寺之修建者。四世班禅大弟子之一。出生于哈勒兹地方。在佑宁寺以戒行谨严著称。师事嘉赛活佛,学习《集类学》等。赴卫地叩谒四世达赖云丹嘉措,拜郭芒扎仓之贡如·桑

  • 伊拉古克散呼图克图一世

    见“达什东多布”(736页)。

  • 为桑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牧区租牧主牲畜为生的牧民。自己无牲畜,靠租牧主奶牛维持生活。租金很高。人身依附於土官,不能随意迁出部落,凡逃至其他部落被送回或抓回,将遭毒打、罚款、抄家,甚至处死。获土官同意

  • 西夷校尉

    有称“西蛮夷校尉”。晋时于蜀地设置治理少数民族的职官。晋时益州一带之羌夷“叛服无常”,朝廷为了更有效地镇摄和管理当地少数民族,故设其职。《华阳国志·大同志》亦载:“以蜀多羌夷,置夷府,以平吴司张牧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