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魏律令

北魏律令

南北朝时期北魏法令总称。亦称“后魏律令”。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后,使用汉族士人,根据《汉律》,参酌魏晋南朝各律,先后九次编纂修定法典。(1)天兴元年(398),道武帝拓跋珪命三公郎王德定律令,申科禁,除前代法之酷切于民者,大崇简易。(2)神䴥四年(431),太武帝拓跋焘诏司徒崔浩等定刑名,凡390条。(3)正平元年(451),焘诏游雅、胡方回等改定刑制,凡391条。(4)文成帝拓跋濬(452—465年在位)初年,改定律令,增97章。(5)太和三年(479),孝文帝元宏诏中书令高闾等修改律文,越二载,凡832章。(6)太和十五年(491),议改律令,次年颁行。(7)太和十九年(495),诏修律博士常景等刊定律格。(8)正始元年(504),宣武帝元恪诏群臣议定律令,由常景与律学博士侯坚固等撰成※《北魏律》20篇,永成通制。 (9)太昌元年(532),孝武帝元修诏取旧条格,议定律令。《隋书·经籍志》有《后魏律》20卷,至唐已佚。其综合了关陇河西文化、南朝江左文化、中原正统文化凝铸而成,是在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强烈碰撞和交流中融进北方少数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而产生的,在中华法律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猜你喜欢

  • 汪笑侬

    1853—1918清末剧作家和表演家。原名德克俊,号仰天。举人。累官知县,旋被参革。光绪时,有感于戊戌变法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编剧《哭祖庙》,抒发爱国热情。另改编和创作多种京剧剧目。

  • 一得

    见“耶律仁先”(1307页)。

  • 肃慎县

    渤海王国置。因其地有古肃慎城故名。为上京龙泉府龙州属县,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西南、镜泊湖北湖头。辽灭渤海后废,将其民大部分迁至今吉林省农安县境,与长平、富利、佐慕等县民合置一县,称黄龙县。

  • 宰牙气

    明代蒙古官名。蒙古语音译。协助领主管理部落内外事务。王士琦※《三云筹俎考》称:“宰牙气,是主外国大事及本部落夷甲之事好人”。“好人”,蒙古语音译为“赛音库蒙”(赛音洪),意为大官、贵人、上等人,亦作“

  • 札萨克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旗

    见“杜尔伯特部左翼汗旗”(962页)。

  • 黑水城守将告近禀帖

    西夏文文书。10页18行,页面58.3×41.3厘米。手写、行书。书者为西夏黑水城守将仁义,写于献宗乾定申年(1224)七月。背面盖有印章。内容为因老母患病,请求调往距家乡较近的地方任职。其中记录了当

  • 拓西金山王

    见“张承奉”(1181页)。

  • 朋素克喇布坦

    ①(?—171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萨玛第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嗣额尔德尼济农号。遣使向清入贡。受康熙帝命,调解札萨克图汗成衮与土谢图汗察

  • 塔赫尔汗

    ?—1533哈萨克汗。又译塔喜尔汗。阿的黑速檀子,※哈斯木汗之侄(一说堂弟)。1523—1533年在位。其统治期间,对内暴虐无道,倒行逆施;对外不分敌友,四处出击,以致中、西部为诺盖汗国所占领。明嘉靖

  • 女真

    五代至明末民族名。一作女直、女质、虑真。源于黑水靺鞨,发展中有部分渤海、契丹、蒙古等族人加入。唐初,靺鞨诸部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盛,后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黑水靺鞨为共役属。五代时阿保机灭渤海,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