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

人类宗教的最初形态。起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界既恐惧又祈求的混沌观念,形成于原始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以“万物有灵”的信念为基础,以相继形成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崇拜多种神灵,故又称为多神教。研究者多主张自然崇拜是其最初形态,亦有人认为起始于图腾崇拜。原始时代人们所崇拜的对象,从天、地、日、月、星、辰到各种自然力量,与人们的生存相关的各种动植物到与人类血缘集体相关的各种神话中的人物,范围十分广泛。由于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不同,崇拜的具体对象亦各有所异。火神崇拜在我国北方游猎、游牧民族中占有特出地位;虎、熊、鹰等动物神,是狩猎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水神崇拜在沿江河海岸居住的渔业民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适应宗教活动的需要,出现各具不同名称的原始宗教活动者,以其长期的宗教活动实践,使原始宗教逐渐趋于规范化,为现代宗教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信仰的萨满教、藏族和纳西族信仰的本教和东巴教的早期形态,均属比较成熟的原始宗教。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我国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吸取当地原始宗教的某些内容和形式,成为具有地区或民族特点的现代宗教。原始宗教作为古代人类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社会活动的重要领域,与哲学思想的萌芽、民间文学艺术的起源,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董萨

    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对巫师的称谓。当地汉语称“魔头”。每个村寨都有,并有大小之分,专门负责念鬼、打卜,各种祭祀活动都有其参加,体现诸鬼对人世间的统治权力。大多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在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情

  • 布幸

    傣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德宏地区傣族村寨的头人,隶属于※布㽘,由当地土司委任,负责管理村寨行政事务,为土司向农民征收捐税、官租,征派差役。由土司授予少量土地或官谷作为在职期间的俸禄,并可免除

  • 森斯玛

    哈萨克族婚俗歌曲。意谓“哭嫁歌”。一般是新娘在盖上红色头巾后唱。歌词大意是:我的新房将安置于何方?那里是否象此地一样水丰草旺?我就要离开养我生我的阿吾勒,去那人生地疏的异地他乡。愿未来的生活称心如意,

  • 瓦刷

    傈僳语音译,意为“协作”。解放前云南怒江等傈僳族地区在生产和生活上的一种原始互助合作形式。每当修建房屋或农忙季节,任何一家都可请亲友及同寨群众帮忙劳动,主人不付任何报酬,只须以较好的饭菜和水酒款待。早

  • 崩龙

    德昂族的他称。亦作崩竜、波龙、波弄。始见于《乾隆东华录》、《征缅纪闻》、《永昌府志》等清代史书及方志。原系傣族、佤族对德昂族的称呼。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区。其服饰因地不同,故被当地汉族分

  • 养印田

    亦称圭田、职田或薪俸田。古时有印记的壮族土官所留的自营田。征调领地内的※“提陀”(平民)为其无偿耕作,产品全属土官所有。

  • 萧遥折

    见“萧裕”(1991页)。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附牧辉特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济尔哈河东岸。东至胡济尔图,接札萨克图汗左翼中旗及右翼后旗界,西至克勒特肯察布,接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左旗界;南至乌里达沙尔,接札萨克图汗部左翼中旗及右翼后旗界;北至察罕诺尔,接札

  • 牛踩田

    海南岛黎族一种原始的水田耕作方法。据《黎岐纪闻》载,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一些黎族地区仍“不识耕种法,亦无外间农具。春耕时,用群牛践地,践成泥,撒种其上”。解放前许多黎族村寨在耕作深土田或水

  • 把思阔

    见“八儿思阔”(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