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呼延攸

呼延攸

?—310

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前赵)大臣。匈奴呼延氏。大司空※呼延翼子,汉王刘渊皇后之兄弟。晋惠帝建武元年(304),乘晋内乱之机,与右贤王刘宣谋举刘渊为大单于。奉命赴邺(治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告渊。联合匈奴五部佐渊举兵建汉国,都于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官宗正。因无才行,不受重用,终身不迁官。汉河瑞二年(310),在渊临终前,以未能受遗诏承顾命,怀怨。其甥刘和即位后,阴结侍中刘乘、卫尉刘锐,谗陷齐王刘裕、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楚王刘聪总强兵于内外,为社稷祸难,引兵杀裕、隆,后被刘聪执杀。

猜你喜欢

  • 奶渣

    蒙古、藏等民族的传统奶食品之一。广泛流行于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牧区。制法:将酸奶倒入锅内煮沸,等温度下降后,倒入布袋过滤,挤出奶水,将布袋中的奶渣捏成小块,晾干即成。奶渣有酸味,故亦称酸奶渣。制

  • 阿兴喇嘛

    ?—1636明代至蒙古传教的第一位格鲁派(黄教)藏僧。本名锡喇布,藏文史籍作佐格阿升喇嘛,蒙文史籍又作阿哩克喇嘛。出身于安多地方的萨木鲁家族。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母近亲,故称阿兴喇嘛(意为舅喇嘛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后左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弟锡喇率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游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

  • 河西敕勒

    敕勒之一部分。即指黄河河套以西地区的敕勒。北魏神䴥二年(429),太武帝拓跋焘将数十万敕勒(高车)从漠北迁于漠南。次年,敕勒新民(包括一部分柔然人),不堪忍受北魏将吏侵夺,欲待牛马饱草后

  • 合苏女直

    见“曷苏馆”(1652页)。

  • 驼鹿

    动物名。亦称“��(犴)”或“��达罕”,��,一作“堪”、“康”。分布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及与其邻近的蒙古、前苏联

  • 汪罕

    见“王罕”(201页)。

  • 龙票

    清朝政府发给商号的经营执照。亦为专利许可证。龙票周围印有龙文,中间盖有御印。始颁发于嘉庆年间(1796—1820),当时在内蒙古地区领有龙票的旅蒙商,只有※大盛魁和※天义德两家。取得“龙票”即享有特权

  • 克音河卫

    见“可吉河卫”(492页)。

  • 居力盖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南右翼末旗”(1453页)。